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
清风满四境,岂独华榱下。不若楚台人,披襟独萧洒。
白话文翻译:
凉风吹拂,四周都充满了清爽的气息,难道只是华丽的榱下才有?不如楚台上的人,披开衣襟,显得更加洒脱。
注释:
- 凉□:原文可能缺字,推测为“凉亭”或类似结构,意指清凉的地方。
- 华榱:指华丽的建筑或亭台。
- 楚台:楚地的台榭,历史上常用作诗歌意象,象征着高雅的居所。
- 披襟:指打开衣襟,形容人态度洒脱、自然。
典故解析:
楚台常被用作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代表一种高雅、洒脱的生活方式。古代文人常在此吟诗作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倡导政治清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对清风徐来、自然洒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沉浮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风的赞美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开头描绘了清风满四境的怡人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诗人反问道,难道只有华丽的建筑下才有这样的风景吗?这句话流露出一种对奢华生活的不屑,强调了一种更高的生活理想——与自然和谐共处。在最后一句,诗人以楚台的人为例,突出了洒脱的人生态度。整体而言,诗中蕴含了对简约生活的推崇和对清新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司马光作为文人对高雅生活和内心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风满四境”:描绘了一幅自然清新的画面,四周都被清凉的风包围。
- “岂独华榱下”:提出质疑,是否只有华丽的建筑才能享受这样的风景。
- “不若楚台人”:引入楚台人作为对比,说明更高的境界在于内心的洒脱。
- “披襟独萧洒”:表现出楚台人随意自在的态度,强调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
-
修辞手法:
- 对比:华榱与楚台人之间的对比,突出洒脱的境界。
- 隐喻:清风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高雅生活的象征。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态度的对比,传达出对自然清新与洒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高雅人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自然、纯净、自由。
- 华榱:代表奢华的生活,象征物质与浮华。
- 楚台人:象征高雅、洒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风满四境”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奢华的建筑
- B. 自然的清新
- C. 诗人的生活
-
“披襟独萧洒”意指什么?
- A. 生活的奢侈
- B. 内心的自在
- C. 诗人的忧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司马光在本诗中则更强调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前者更悲壮,后者则显得洒脱与淡然。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