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陈制垣》
时间: 2025-01-11 05:39: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陈制垣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向来荆楚说边州,
人士今夸乐国游。
千里潢池自交扰,
一江汉水独安流。
兵无敢惰身为率,
民有独饥惠亟赒。
阴德活人无量大,
不须香火祝王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首先提到,荆楚地区的人们常常谈论边疆的事情,然而如今的人们则夸耀乐国的游乐。千里之遥的潢池河水流动不息,而一江汉水却独自安静地流淌。战士们没有人敢懈怠自己的职责,百姓们则急需赈济以解饥荒。作者认为,施行阴德以救活众生是极其重要的,不必通过香火来祈求王侯的保佑。
注释
字词注释
- 荆楚:指中国古代的荆州和楚国地区。
- 边州:指边远地区或边境的省份。
- 乐国:可能指一个富饶、繁荣之地。
- 潢池:指大水池,水流交错的地方。
- 汉水:指流经中国中部的汉江。
- 阴德:指隐藏的善行,默默无闻的德行。
- 香火:指祭祀用的香和火,象征对神灵的祈求。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提到的荆楚、汉水等地名,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暗示着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及创作年代相对不详,但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及对人道精神的强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民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阴德施惠的重要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寿陈制垣》是一首富有社会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现状。开头的“向来荆楚说边州”即揭示了人们对边疆的关注,而“人士今夸乐国游”则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享乐而非国家的安危。这种转变引发了诗人的思考:在喧嚣的背后,是否还有人愿意为国家和民众贡献力量?
接下来的“千里潢池自交扰,一江汉水独安流”,用水的流动比喻社会的动荡与安宁,象征着在动乱中仍存在的安静。诗人用“兵无敢惰身为率,民有独饥惠亟赒”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士兵应履行职责的迫切性,以及百姓生活困苦,急需救助的现实。
最后的“阴德活人无量大,不须香火祝王侯”,则是诗人对道德和仁爱的呼唤,倡导人们应当通过实际行动来施恩于民,而非仅依赖于神灵的庇护。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来荆楚说边州:传统上,荆楚地区的人们常讨论与边疆相关的事务。
- 人士今夸乐国游:而今的人们则更多地在谈论乐国的游乐。
- 千里潢池自交扰:千里之遥的水池波涛汹涌,暗示社会的不安。
- 一江汉水独安流:而汉江却安静地流淌,象征着安定与宁静。
- 兵无敢惰身为率:士兵们没有人敢懈怠自己的职责。
- 民有独饥惠亟赒:百姓则因饥荒而急需救济。
- 阴德活人无量大:施行阴德救活众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不须香火祝王侯:不必依赖神灵的庇护来获得救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的流动与社会的动荡做对比,增强了诗意的表现。
- 对仗:如“兵无敢惰”与“民有独饥”,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士兵与百姓的不同境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注,强调了道德施惠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和对人道精神的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楚:象征着历史与传统。
- 乐国:代表着富饶与享乐。
- 潢池:象征着社会的复杂与动荡。
- 汉水:代表着安定与宁静。
- 阴德:象征着道德与仁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荆楚”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边疆
B. 中原地区
C. 古代的荆州和楚国地区
D. 南方各省 -
“兵无敢惰身为率”中“惰”的意思是?
A. 懒惰
B. 繁忙
C. 勇敢
D. 忧虑 -
诗人认为施行阴德的重要性在于?
A. 祈求神灵
B. 救活众生
C. 追求财富
D. 追求名声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和人民疾苦。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但杜甫的作品更为悲观,而李曾伯则强调道德施惠的重要性与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曾伯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