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11 01:52:11

削竹閒裁菊枕,煮茶自洗椰瓢。

一灯摇梦雨萧萧。

苔院更无人到。

世翳已除眼缬,愁尘不上眉梢。

布衣来往秀江桥。

休问五陵年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削竹閒裁菊枕,煮茶自洗椰瓢。
一灯摇梦雨萧萧。苔院更无人到。
世翳已除眼缬,愁尘不上眉梢。
布衣来往秀江桥。休问五陵年少。

白话文翻译

在清闲的时光里,削竹子做个菊花图案的枕头,煮茶时用椰子壳自洗。
一盏灯摇曳着,伴着细雨的声音,梦中似乎有萧萧雨声。
院子里长满青苔,已经没有人来过。
世俗的烦恼已从眼前消逝,愁苦的尘埃也不再挂在眉梢。
穿着布衣的人在秀江桥上来来往往。别问那五陵的年轻人们。

注释

字词注释:

  • 削竹:削减竹子,制作物品。
  • 菊枕:用菊花图案装饰的枕头。
  • 椰瓢:用椰子壳做的器具。
  • 苔院:长满青苔的院子。
  • 世翳:世俗的遮蔽或烦恼。
  • 布衣:普通百姓,指衣着朴素的人。
  • 五陵:指的是富贵之地,常用来指代年轻的贵族子弟。

典故解析:
“五陵年少”出自古代的豪门子弟,意指年轻有为的贵族子弟,诗中对比了普通人的生活与奢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廷式(约1730-1798),清代诗人,以其诗歌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个人情感,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士人隐逸思想流行的时期,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西江月》不仅展示了文廷式的高超诗艺,更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哲学。诗的开头通过削竹、裁菊以及自洗茶具等细节,展现了诗人闲适的日常,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接着,诗中提到的“雨萧萧”与“苔院无人到”,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清幽,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更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表露内心的宁静,尽管世间的烦恼已经去除,仍然保持着一种清新自然的态度。最后一句“休问五陵年少”,不仅是对世俗名利的无奈,更是对生活态度的坚定选择。此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削竹閒裁菊枕”: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削竹子制作枕头,蕴含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煮茶自洗椰瓢”:自给自足,体现了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
  • “一灯摇梦雨萧萧”:描绘雨夜的情景,灯光摇曳,梦境与现实交织。
  • “苔院更无人到”:孤独的心境,院子里无人到访,渗透出一种清冷的美。
  • “世翳已除眼缬”:对世俗烦恼的超脱,眼前的视野清晰。
  • “愁尘不上眉梢”:心境平和,无忧无虑。
  • “布衣来往秀江桥”:平民百姓的生活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 “休问五陵年少”:对富贵生活的淡漠,抒发了对名利的无兴趣。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句式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用“灯摇梦”传达梦境的模糊与现实的交融。
  • 拟人:灯光摇曳,似乎有生命一般,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自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常用来代表隐逸与淡泊的生活。
  • :象征一种清雅的生活态度。
  • :象征孤独与思绪的交织。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静谧的氛围。
  • 布衣:象征平民百姓,体现了生活的真实与朴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江月》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文廷式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世翳”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自然的美丽
    C. 诗人的朋友
    D. 过去的回忆

  3. “休问五陵年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贪图富贵
    B. 对名利的无兴趣
    C. 对年轻人的羡慕
    D.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饮酒》 陶渊明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文廷式的《西江月》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饮酒》更强调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西江月》则注重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与内心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文廷式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