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2-04 16:59:17

红兰泣露空萧瑟,一样珍丛。

玉树临风。

羡尔经霜特地红。

偶然几句闻钟偈,枨触衰翁。

影事重重。

燕北江南剧懊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兰泣露空萧瑟,一样珍丛。
玉树临风。羡尔经霜特地红。
偶然几句闻钟偈,枨触衰翁。
影事重重。燕北江南剧懊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红兰在露水中哭泣的萧瑟景象,显得格外珍贵。
像玉树一样迎风而立,羡慕你在霜打之后依然特地鲜红。
偶尔听到几句钟声的偈语,触动了衰老的翁者。
影像事物层层叠叠,北燕南江的剧场让人倍感惆怅。

注释:

  • 红兰:一种兰花,常用以象征美丽与高洁。
  • 泣露:露水滴落,象征悲伤。
  • 玉树:用来形容美丽的树木,象征品德高尚。
  • 羡尔:羡慕你。
  • 经霜特地红:经历了霜打的洗礼,依然鲜红的状态。
  • 钟偈:寺庙中敲钟时的念诵,表示一种哲理。
  • 枨触衰翁:触动了衰老的人,表达了某种深沉的情感。
  • 影事重重:影像和事情层出不穷,形容复杂的情感。
  • 燕北江南:指代两个地方,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叶恭绰(约1681年-约1760年),清代诗人,尤其擅长词作,以情感细腻和意境深远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作于清代,时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感慨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词作,诗中用兰花的泪滴来象征悲伤与珍贵,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开篇的“红兰泣露空萧瑟”便引人入胜,诗人在此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情感,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接下来的“玉树临风”,则是对一种理想状态的向往,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暗含对人生的思考。

“羡尔经霜特地红”一句,表现出对经历风雨后依然能绽放光彩的羡慕与敬意。诗人在这里以兰花作为比喻,表达了对生命韧性的赞美。随着词意的深入,偶然听到的钟声则让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老,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柔软。

整首词在情感的层层递进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交织出一种惆怅而又美丽的情感,令人深思。诗人在自然与生命的对比中,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珍视与对过往的怀念,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厚重的意蕴与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红兰泣露空萧瑟:兰花在露水中显得悲伤与孤独,渲染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2. 一样珍丛:强调兰花的珍贵,寓意内心的珍视与向往。
    3. 玉树临风:比喻美好品质,象征一种理想状态。
    4. 羡尔经霜特地红:对经历风雨后仍然能够绽放的生命力表示敬佩。
    5. 偶然几句闻钟偈:钟声带来的哲理思考,触动内心的情感。
    6. 枨触衰翁:感受到衰老的无奈与生命的短暂。
    7. 影事重重:生活的复杂与纷扰。
    8. 燕北江南剧懊侬:地理的对比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往事的惆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与生命的坚韧相提并论。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平衡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美的珍视,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带有一股淡淡的忧伤与深情。

意象分析:

  • 红兰:象征美与高洁,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
  • 玉树:象征坚韧与高尚,表达了对品德的向往。
  • 钟声:象征时间与生命的哲学思考,带来内心的触动。
  • 燕北江南:地域的对比,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红兰泣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羡尔经霜特地红”主要表达了对____的羡慕。

  3. 判断题:诗中“玉树临风”意指诗人对自然的无所谓态度。(对/错)

答案:

  1. B
  2. 生命的韧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表现细腻的情感与对美的追求。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感伤。

诗词对比:

  • 叶恭绰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在表现情感时的细腻与深远意境上有共通之处,李清照的词多描绘个人情感,而叶恭绰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叶恭绰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