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亭》

时间: 2025-01-09 18:03:23

千尺悬崖巨浪撞,危亭高峙对微茫。

远峰凝黛双蛾澹,流水连云一带长。

日落江容难可尽,天寒山色不成妆。

停舟欲试登临眼,北望青烟欲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尺悬崖巨浪撞,
危亭高峙对微茫。
远峰凝黛双蛾澹,
流水连云一带长。
日落江容难可尽,
天寒山色不成妆。
停舟欲试登临眼,
北望青烟欲断肠。

白话文翻译

千尺高的悬崖上,巨浪猛烈撞击,
危亭高高耸立,面对此处的微茫景象。
远处的山峰如黛色,形似双蛾轻盈而淡雅,
流水与云彩相连,延绵成一条长长的带子。
日落时分,江水的容颜难以尽显,
天寒之际,山色也失去了妆饰。
停舟想要试着登高望远,
北望青烟升起,令人心痛欲绝。

注释

  • 千尺:形容悬崖的高度,千尺即一千尺。
  • 危亭:指险峻的亭子,位于高处。
  • 微茫:形容景色模糊不清。
  • 凝黛:形容山色如黛,特指青黑色。
  • 双蛾:指眉毛,意在形容山峰的形状。
  • :指延绵的样子,形容流水的长势。
  • 难可尽:指无法完全看尽。
  • 不成妆:形容山色在寒冷天里显得黯淡无光。
  • 欲断肠:形容心中悲痛,情感深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字子华,号云谷,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风以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蛾眉亭》创作于高翥游览某地时,受到周遭自然景观的启发。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感慨与内心情感的纠结,反映出当时文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蛾眉亭》是一首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山水诗,描绘了悬崖、巨浪、亭台、远山与流水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凄美的氛围。开头两句“千尺悬崖巨浪撞,危亭高峙对微茫”描绘了诗人身处高危亭的景象,千尺高的悬崖与巨浪的碰撞,给人以一种震撼的感觉,仿佛置身于自然的狂野之中。接下来的“远峰凝黛双蛾澹,流水连云一带长”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远处山峰的柔美与流水的悠长,形成了一种意象上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的色彩逐渐加深。日落时分的江水与寒冷的山色,构成了一幅沉郁的画面,诗人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掺杂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停舟欲试登临眼,北望青烟欲断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欲望与无奈交织,令人在对自然的欣赏中,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尺悬崖巨浪撞:描绘高耸的悬崖和奔腾的巨浪,展现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2. 危亭高峙对微茫:危亭高耸,面对此时的烟雾迷蒙,令人感到孤独与渺小。
  3. 远峰凝黛双蛾澹:远方的山峰如黛,形状如双眉,展现出自然的柔美与静谧。
  4. 流水连云一带长:流水与云彩相连,形成一幅延绵的画面,象征着流逝的时间。
  5. 日落江容难可尽:日落时江水的美丽难以尽数,暗含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6. 天寒山色不成妆:寒冷的天气使得山色暗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寂。
  7. 停舟欲试登临眼:停舟想要登高望远,表达了对更广阔景色的向往。
  8. 北望青烟欲断肠:北方升起的青烟让人感到心痛,暗示思念与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峰凝黛”将山峰比作化妆的眉毛,生动形象。
  • 对仗:如“日落江容难可尽,天寒山色不成妆”,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流水连云”,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叹与内心的寂寞、思念。自然与人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悬崖:象征险峻与挑战,反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巨浪:代表自然的力量,亦可视为人生中的波折。
  • 亭台: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与理想。
  • 远峰:代表遥不可及的理想与希望。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尺悬崖”主要描绘了什么? A. 高度
    B. 广度
    C. 深度
    答案:A

  2. “远峰凝黛双蛾澹”中的“凝黛”指的是? A. 繁花
    B. 绿树
    C. 黛色的山峰
    答案:C

  3.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A. 日落江容难可尽
    B. 停舟欲试登临眼
    C. 天寒山色不成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山的壮丽,但更侧重于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与《蛾眉亭》都描绘自然,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