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其七 十二月山家词,和钱舍人葆酚、董孝廉苍水》
时间: 2025-01-24 05:51: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炎暑才收流火见。
井梧一叶惊秋苑。
天隙鳞文云片片。
凉侵面。
仰看鸟雀填银汉。
紫芋缸菱香乍荐。
山家风味元称善。
四野砧声犹未遍。
鹑衣绽。
芰荷可制强于绢。
白话文翻译: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流火的季节显现出来。
井边的梧桐树上一片叶子掉落,惊动了秋天的园林。
天空缝隙中,鳞状的云朵片片飘浮。
凉风轻轻吹拂面颊。
仰望天空,鸟雀在银河中飞翔。
紫色的芋头和菱角的香味,刚刚被端上来。
山里的美味佳肴,实在是名声在外。
四周的砧声还未完全响起。
鹑衣已经绽放。
芡实和荷花的香气,胜过了丝绸的细腻。
注释:
- 流火:指夏季,古人将农历的七月称为“流火”。
- 井梧:井边的梧桐树,意象清幽,象征秋天的到来。
- 天隙:天空的缝隙,指晴空中可见的云朵。
- 银汉:银河,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美丽的夜空。
- 紫芋缸:指用紫色的芋头做的菜肴,形象地描绘山家饮食的美味。
- 砧声:指砧板敲打的声音,象征着秋收的忙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芑,字仲华,号兰亭,清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唐芑的诗多描写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清代重要的田园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渔家傲》系列诗作是在清代社会变迁与自然风光的交融中产生的,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十二月的季节更迭中,山家生活的细腻与美好被生动描绘。
诗歌鉴赏:
《渔家傲 其七》是一首描写秋天山家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开头几句以“炎暑才收”引入,描绘了炎夏刚刚过去的时节,紧接着“井梧一叶惊秋苑”,通过一片落叶的意象,象征着秋天的来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写了天空中的云朵,使用“天隙鳞文云片片”的比喻,生动地展现出了秋天的天空,给人一种空旷和宁静之感。凉风的轻拂,鸟雀的飞翔,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田园气息。
紫芋和菱角的香味则将诗的焦点转向山家的饮食,表现出山家生活的丰盈与美好。最后几句通过“鹑衣绽”、“芰荷可制强于绢”来展现秋天的丰收与美好,暗示着人们在自然恩赐下的幸福生活。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色与生动的生活场景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充满了浓厚的乡愁和对山水田园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炎暑才收流火见”:夏季刚刚过去,热气尚存。
- “井梧一叶惊秋苑”:一片叶子落下,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天隙鳞文云片片”:天空中的云朵,形态各异,给人一种美感。
- “凉侵面”:凉风轻拂,带来舒适的感觉。
- “仰看鸟雀填银汉”:仰望天空,鸟儿在银河中飞翔,表现出美好的自然景象。
- “紫芋缸菱香乍荐”:美味的食品刚刚端上,令人垂涎欲滴。
- “山家风味元称善”:山里的风味佳肴闻名遐迩。
- “四野砧声犹未遍”:周围的砧声此起彼伏,仿佛秋收的忙碌还未完全展开。
- “鹑衣绽”:鹑衣花开,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芰荷可制强于绢”:芡实和荷花的香气,更胜丝绸的细腻,展现自然的馈赠。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汉”比喻银河,形象生动。
- 拟人:如“惊秋苑”,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变化和丰收,代表着成熟的季节。
- 云:象征自由与变化,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 美食: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流火”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中提到的“紫芋缸”代表了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美味的食物
C. 一个地方
D. 一种器皿 -
“天隙鳞文云片片”中的“鳞文”比喻了什么? A. 鳥的羽毛
B. 水波的涟漪
C. 云的形态
D. 叶子的花纹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田园风光与自然景色,但更注重于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 杜甫的《秋夕》则强调了时节的转变与人生的无常,对比清新宁静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