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
时间: 2025-01-10 23:1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虽在鬓如丝。
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
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
君行过到炉峰下,为报东林长老知。
白话文翻译
三十年前我曾是草堂的主人,如今虽然仍在这里,但头发已经花白。
登山寻水我应该没什么力气,和当年在江州担任司马时的我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渐渐地我沉醉于酒,已经不再放纵自己,但仍然没有抛弃我的诗歌创作。
你如果路过炉峰下,请代我向东林长老问好。
注释
- 草堂:指作者白居易曾经居住的庐山草堂。
- 鬓如丝:形容头发已白,衰老的状态。
- 江州司马:指白居易曾在江州任职的经历,体现了他年轻时的风采。
- 酒魔:指沉迷于酒的状态。
- 东林长老:指东林寺的道士,表达了对道侣的问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深受大众喜爱,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长恨歌》最为人熟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往昔的回忆与感慨之时。诗中表现了他对青春和曾经的眷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老年生活的无奈与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是白居易晚年的感怀之作,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轨迹和内心情感。开头两句回忆了三十年前的辉煌,草堂是他理想与追求的象征,而今已是头发花白,岁月无情,令人感慨万千。
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进一步反思自己老年的状态,提到登山寻水的无力感,显示出身体的衰弱,与年轻时的活力形成鲜明对比。而“酒魔”的提及,透露出他对酒的依赖与无奈,似乎在逃避现实,但内心仍旧没有放弃对诗歌的追求,这种坚持让人动容。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问候,体现了诗人对情谊的珍视,尽管身处晚年,仍希望与友人保持联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年前草堂主:回顾往昔,强调自己曾是草堂的主人,暗示曾经的风光。
- 而今虽在鬓如丝:对比现在的衰老,表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情。
- 登山寻水应无力:自我反思,感到体力的不足,显示出老年的无奈。
- 不似江州司马时:将自己与年轻时的状态对比,感慨人生的变化。
- 渐伏酒魔休放醉:虽然沉迷于酒,但仍然不放纵,表现出对自我的约束。
- 犹残口业未抛诗:尽管有酒的诱惑,但仍然坚守自己的诗歌创作。
- 君行过到炉峰下:向友人传递的问候,体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为报东林长老知:希望友人向道侣问好,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隐喻:将“酒魔”隐喻为对生活的逃避,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抒情:整首诗充满感情,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在老年对生命的反思与对友谊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乐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堂: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地方,寄托了诗人的梦想与希望。
- 江州:代表着诗人年轻时的经历,体现过往的荣光。
- 酒:作为逃避现实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 炉峰:象征着友谊与联系,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江州司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酒魔”暗指什么?
- A. 酒的美味
- B. 沉迷于酒的状态
- C. 酒的神秘
- D. 酒的历史
答案
- B. 唐代
- C. 白居易
- B. 沉迷于酒的状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
- 杜甫《登高》: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与白居易的自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