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厅有树,晚荣早凋,人不识名,因题其上》
时间: 2025-01-10 23:0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郡厅有树,晚荣早凋,人不识名,因题其上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
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
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
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
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荣枯各有分,天地本无情。
顾我亦相类,早衰向晚成。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
毛鬓早改变,四十白髭生。
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
白话文翻译
浔阳郡厅后面有一棵不知道名字的树。秋天梧桐树先掉落,春天桃李花才盛开。五月时它刚开始萌芽,八月它已经凋零。周围都是松树和桂花,四季常青。难道可以用雨露的恩泽来衡量吗?它们的滋润是不均匀的。荣枯各有各的命运,天地本就无情。看我也和它相似,早衰在晚年显露出来。身体日渐多病,三十岁时就感到不丰盈。头发早已变白,四十岁时已生白须。是谁让我们如此萧索,彼此在这江城相对而望?
注释
- 浔阳:指浔阳城,今江西九江市。
- 郡厅:地方行政机构,类似于县政府。
- 梧桐:落叶乔木,常用于象征秋天。
- 桃李:指春季开花的树木,象征春天的生机。
- 荣枯:指植物的生长与衰败,也引申指人生的兴衰。
- 三十不丰盈:指年纪三十时,身体和事业未达理想状态。
- 毛鬓:指头发和胡须。
典故解析
- 雨露恩:比喻天地的滋润,通常用来形容恩泽的公平与否。
- 早衰向晚成:指人到中年后,身体和精神逐渐衰老的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风朴实,关心民生,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白居易在浔阳任职期间,诗中通过对一棵不知名树木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自身早衰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在官场经历与人生哲理上的思考。
诗歌鉴赏
《郡厅有树,晚荣早凋,人不识名,因题其上》通过对一棵树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树木的生长与凋零,象征着人生的兴衰与变化。诗中提到的“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的规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诗人在描写树木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自己,感叹自己在岁月中逐渐衰老,身体日渐多病。通过“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诗人深刻反思人生的无常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感慨与无奈。
全诗语言朴素却富有哲理,诗人用树木的荣枯映射人生的起伏,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孤独,尤其是“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言的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
- 描述地点,表明这棵树的身份模糊。
-
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
- 对比秋冬与春夏的植物生长周期,暗示时间的流逝。
-
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
- 描述树木的生长速度,反映生命的短暂。
-
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
- 周围的松桂常青,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树木的脆弱。
-
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 疑惑天地的恩泽是否公平,暗示人生的不公。
-
荣枯各有分,天地本无情。
- 生命的荣枯是自然法则,天地对生命无情。
-
顾我亦相类,早衰向晚成。
- 自我对照,感叹自身的衰老。
-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
- 描述自己身体的变化,反映对未来的担忧。
-
毛鬓早改变,四十白髭生。
- 继续描写衰老的过程,时间的无情。
-
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
- 结尾的感慨,表达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树木的生长与衰败比较人生的兴衰。
- 拟人:赋予树木生命的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 象征:树木象征生命,蕴含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自身老去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对一棵树的观察,诗人引发了对人世间荣枯变化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象征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 梧桐:秋天的象征,暗示衰败。
- 桃李:春天的生机,象征希望与生长。
- 松桂:象征常青,代表一种稳定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树木在春季后盛开的是哪种树?
- A. 梧桐
- B. 桃李
- C. 松桂
-
诗中“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生命的公平
- B. 生命的不公
- C. 自然的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的苦闷与无奈。
- 《登高》(王之涣):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相似的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