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11 14:08:03

莺语绮窗前,唤醒幽眠。

起来闲倚玉台边。

慢理绿云轻挽髻,淡扫眉铅。

妆罢尚迁延,俏影如仙。

海棠红得可人怜。

手摘一枝重照镜,到底谁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 俞敦培 〔清代〕

莺语绮窗前,唤醒幽眠。
起来闲倚玉台边。
慢理绿云轻挽髻,淡扫眉铅。
妆罢尚迁延,俏影如仙。
海棠红得可人怜。
手摘一枝重照镜,到底谁妍。


白话文翻译:

门前莺鸟轻声啼,唤醒了我沉沉的美梦。
我懒懒地靠在玉石台边,
慢慢整理着轻柔的发髻,淡淡地画着眉。
妆容打扮完毕,还是忍不住迟迟不愿离去,
镜子前的倩影仿佛如仙子一般。
海棠花红得让人怜爱,
我轻轻摘下一枝再次照镜,究竟谁更加美艳。


注释:

  • 莺语:指黄莺的啼叫声,形容春天的气息。
  • 绮窗:华丽的窗户,象征富贵和美好。
  • 幽眠:指深沉的睡眠,形容安静和恬淡的状态。
  • 玉台:玉石制成的台子,象征女子的高贵与优雅。
  • 绿云:指柔软的发髻,形容发丝如云彩般轻盈。
  • 眉铅:古代女子用铅粉画眉,形容淡雅的妆容。
  • 俏影:美丽的身影。
  • 海棠红:海棠花的红色,象征美丽和娇艳。
  • :美丽,通常指女子的容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敦培(1821-1899),字梦阮,号惕庵,晚号秋水,是清代晚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女性的妩媚和春日的景致。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场景与女性的柔美,表达了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以轻快的语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在春日晨光中悠闲的妆扮场景。诗的开头用“莺语绮窗前”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黄莺的鸣叫仿佛是对女子的温柔唤醒,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接着,通过“起来闲倚玉台边”描绘出女子懒散而优雅的姿态,玉台不仅象征着她的高贵,也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女子精致的打扮过程,慢理发髻、淡扫眉铅,展现出她在美丽与优雅之间的细致平衡。尤其是“俏影如仙”,将她的美丽提升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是仙女下凡,令人陶醉。

最后两句“海棠红得可人怜,手摘一枝重照镜,到底谁妍”,不仅描绘了海棠花的娇艳,也引发了对自身美丽的思考。她在镜前与花对比,暗示了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美丽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好、女子的妆扮以及对美的感怀,传达出一种闲适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莺语绮窗前:春天的黄莺在窗前轻声啼叫,唤醒了沉睡的女子。
  2. 唤醒幽眠:呼唤她从梦中苏醒,暗示女子的闲适状态。
  3. 起来闲倚玉台边:她起身懒散地倚靠在玉台旁,表现出一种慵懒的美态。
  4. 慢理绿云轻挽髻:她慢慢整理着头发,形象生动且优雅。
  5. 淡扫眉铅:轻轻地画眉,表现出自然的妆容。
  6. 妆罢尚迁延:尽管打扮完成,但她仍旧不愿离去,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7. 俏影如仙:她的身影如仙女般美丽,令人向往。
  8. 海棠红得可人怜:海棠花开得娇艳动人,象征女子的美丽。
  9. 手摘一枝重照镜:她轻轻摘下一枝花,照镜子,思索自我。
  10. 到底谁妍:最后的反问,既是对美的自我怀疑,也是对他人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仙女,增强了其美丽的神秘感。
  • 拟人:黄莺的啼叫被赋予了唤醒的功能,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慢理绿云轻挽髻,淡扫眉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场景和女子的妆扮,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展现了女性优雅的气质与内心的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自然。
  • 玉台:象征高贵与优雅,代表女子的身份和气质。
  • 海棠:象征娇艳与美丽,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莺语绮窗前”的意思是: A. 黄莺在窗前啼鸣
    B. 黄莺在湖边飞翔
    C. 黄莺在树上唱歌

  2. 填空题:诗中的“海棠红得可人怜”形容的是__的美丽。

  3.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对/错)


答案:

  1. A
  2. 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的柔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温庭筠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情的思念与美好景致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俞敦培的《浪淘沙》:两者在描绘自然之美上均有独特的视角,但李白更侧重于宏大的气势,而俞敦培则细腻入微,突显女性的柔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