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二首 为元正逝世十周年作》
时间: 2025-05-25 15:53: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二首 为元正逝世十周年作》 作者: 刘斯翰
檐压雨难明。滴尽深更。几回愁梦几回醒。
娇影泥人还似旧,闲了鸣筝。天海任君行。
十载芳馨。月圆花谢总关情。
犹记一言偏决绝,生死曾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雨水打在屋檐上,滴落声中难以看清的景象,仿佛在描述内心的迷茫与愁苦。夜深人静时,多少愁梦让我几度苏醒。那娇美的身影如同泥人般依旧,闲暇时弹奏着古筝,任天地自由行走。十年的芳香仍在心中,月圆时花谢的情景总是牵动心弦。犹记得那一句决绝的话语,生死之间的纠葛曾经存在。
注释:
- 檐压:檐角压低,形容雨水打在屋檐上。
- 深更:深夜,指夜深。
- 娇影:指美丽的身影。
- 泥人:用泥土做成的人形,形容静止不动。
- 鸣筝:弹奏古筝的声音。
- 芳馨:芳香,形容美好回忆。
- 月圆花谢:象征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偏决绝:特别决绝,形容感情的断绝。
- 生死曾经:生与死之间的种种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斯翰,生于当代,是一位以抒情见长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语言优雅,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正逝世十周年之际,表达了对逝去的怀念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元正的离去让诗人感受到深切的失落与惋惜,因而写下这首充满情感的词作。
诗歌鉴赏:
《浪淘沙二首》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了对逝去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以“檐压雨难明”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愁苦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迷惘。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娇影泥人”来表现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对美丽外表的追忆,更是对那段时光中无忧无虑的情感的追溯。
“十载芳馨”一句,承载了对时间的感慨,十年如一瞬,芳香与回忆交织,令人感到无比的惆怅。最后的“生死曾经”则是对人生真谛的深刻反思,生与死的交织,既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刘斯翰对生命的感悟与对逝去的珍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檐压雨难明:雨水打在檐角,模糊了视线,象征着心中的迷茫。
- 滴尽深更:在深夜雨滴声中,感受到了孤独与愁苦。
- 几回愁梦几回醒:反复在愁苦的梦境与现实中挣扎。
- 娇影泥人还似旧:美丽的身影依旧如昔,暗含对过去的追忆。
- 闲了鸣筝:在闲暇时弹奏古筝,体现了对宁静时光的向往。
- 天海任君行:大自然的广阔与自由,象征着人生的无拘无束。
- 十载芳馨:十年的美好回忆依然在心中。
- 月圆花谢总关情:月圆花谢,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牵绊。
- 犹记一言偏决绝:记得那句决绝的话,表明内心的痛苦与遗憾。
- 生死曾经:生与死的经历交织,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娇影”比作“泥人”,暗示情感的静止与怀旧。
- 拟人:将“滴尽”赋予人性,生动形象地描绘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逝者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与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情感的忧伤与无常。
- 娇影:象征美好回忆与失去的爱情。
- 鸣筝:代表宁静的生活与内心的渴望。
- 月圆花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芳馨:代表美好的回忆与情感的牵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檐压雨难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迷茫与愁苦
C. 自由 -
“月圆花谢”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循环
B. 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C. 美好的未来 -
诗人通过“娇影泥人”主要传达了什么? A. 生活的无聊
B. 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长恨歌》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与刘斯翰的怀念之情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情感更倾向于对故乡的怀念,而刘斯翰则是对逝者的追忆,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人刘斯翰的文集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