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
时间: 2025-01-26 04:21: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 作者:苏轼
断桥隔胜践,脱屦欣小憩。
瘴花已繁红,官柳犹疏细。
斜川二三子,悼叹吾年逝。
凄凉罗浮馆,风壁颓雨砌,
黄冠常苦饥,迎客羞破袂。
仙山在何许,归鹤时堕毳。
崎岖拾松黄,欲救齿发弊。
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
栖禅晚置酒,蛮果粲蕉荔。
斋厨釜无羹,野饷篮有蕙。
嬉游趁时节,俯仰了此世。
犹当洗业障,更作临水禊。
寄书阳羡儿,并语长头弟。
门户各努力,先期毕租税。
白话文翻译
在断桥上小憩,脱掉鞋子欣然休息。
瘴气中的花已经繁盛,官柳依旧稀疏细腻。
几位朋友在斜川旁,感叹我年华渐逝。
罗浮馆的凄凉,风吹雨打,墙壁已颓废,
黄冠的僧人常常饥饿,接客时羞愧得无以应对。
仙山在何处呢?归去的仙鹤时常掉落羽毛。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捡拾松黄,想要救治衰老的牙齿。
让禅客们笑我,一场梦却等了千年。
栖息禅院晚间置酒,乡下的水果像蕉子和荔枝那样鲜艳。
斋厨的锅里没有汤,野外的篮子里却有蕙草。
趁着时节嬉游,俯仰之间已然过了这一生。
仍应洗涤业障,再作临水的禊事。
寄书给阳羡的儿子,同时告知我的长兄。
各自努力经营门户,提前把租税缴清。
注释
- 断桥:指一座桥,可能是苏轼在游玩时经过的地方。
- 瘴花:指生长在瘴气地区的花,形容环境的恶劣。
- 官柳:指官道旁的柳树,形容生长的稀疏。
- 罗浮馆:可能指一处高雅的居所或寺庙,代表一种清幽的境地。
- 黄冠:指僧人,形容其头上的黄巾,象征清苦的生活。
- 仙山:传说中的山,意指追求的理想境界。
- 临水禊:指在水边举行的净身仪式,寓意洗净身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且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正月二十四,正值新春之际,作者与儿子及友人游玩,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朋友的情谊,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诗歌鉴赏
苏轼的《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思。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断桥、瘴花和疏柳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形成了诗歌的背景。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表达出对年华流逝的忧虑,尤其是“悼叹吾年逝”一句,直接点出时间的无情与个体的渺小。在随后的描写中,“凄凉罗浮馆”和“黄冠常苦饥”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困顿,诗人以此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诗人表达出对人生短暂与追求永恒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深邃。同时,“嬉游趁时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珍惜当下,享受与友人共度的时光。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表现出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其“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既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桥隔胜践:描绘一个宁静的环境,表示身处于优美的自然中。
- 脱屦欣小憩: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与享受,脱鞋休息显得亲切自然。
- 瘴花已繁红:瘴气中的花繁盛,暗示环境的恶劣。
- 官柳犹疏细:官道旁的柳树生长稀疏,表现出孤独的情绪。
- 斜川二三子:描绘与友人的聚会,表达出友谊的温暖。
- 悼叹吾年逝:直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凄凉罗浮馆:描绘罗浮馆的凄凉,反映生活的困境。
- 风壁颓雨砌:形容环境的恶劣,增强了诗的情绪。
- 黄冠常苦饥:描绘僧人的困苦,反映社会现实。
- 迎客羞破袂:表现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 仙山在何许:引出对理想境界的追问。
- 归鹤时堕毳:表达对仙境向往的失落感。
- 崎岖拾松黄:描绘追求理想的艰辛。
- 欲救齿发弊:借用松黄象征衰老与无奈。
- 坐令禅客笑:自嘲式表达对人生的看法。
- 一梦等千岁:引发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
- 栖禅晚置酒:描绘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营造和谐气氛。
- 蛮果粲蕉荔:展现丰盛的食物,体现生活的乐趣。
- 斋厨釜无羹:表现生活的清贫,形成对比。
- 野饷篮有蕙:自然中也有美好,反映出生活的多样性。
- 嬉游趁时节:强调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 俯仰了此世: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已然过了一生。
- 犹当洗业障:强调洗净心灵,寻找内心的平静。
- 更作临水禊:再次强调追求理想的愿望。
- 寄书阳羡儿:表达对儿子的关心与寄托。
- 并语长头弟:提到兄弟,体现家庭的温暖。
- 门户各努力:强调自我奋斗的重要。
- 先期毕租税:表现对生活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冠常苦饥,迎客羞破袂”,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仙山在何许”,将理想境界比作仙山,表达追求的渴望。
- 拟人:如“坐令禅客笑”,赋予禅客情感,使情景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生活、理想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苏轼以其淡泊明志的态度,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断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隔离。
- 瘴花:代表苦难与挑战。
- 黄冠:象征僧人代表的清贫与追求。
- 仙山: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 松黄:象征衰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黄冠”指的是?
- A. 僧人
- B. 官员
- C. 商人
- D. 学者
-
填空题:诗中“斋厨釜无羹”的意思是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仙山”象征理想的境界。(对/错)
答案
- A
- 生活清贫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王维的《终南山》:描绘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强调隐逸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