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和前韵)》
时间: 2025-01-11 14:0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和前韵)
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
乱山深处过清明。
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
且将新句琢琼英。
我是一世间闲客此闲行。
白话文翻译:
日出时,西山上正下着雨,天气时阴时晴。
在乱山深处,清明节已经过去了。
看不到彩绳和花板,细腰的女子轻盈而舞。
我整天在桑田里游荡,没有人与我对视。
不如把新句子雕琢成美玉。
我只是世间的一个闲客,随意地游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出西山雨:日出时,西山上正下着雨。此句描绘了复杂的天气状况。
- 清明: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通常在春天,象征着春暖花开。
- 彩绳花板:指的是节日装饰品,象征着欢乐的节庆气氛。
- 桑野:桑树和田野,象征着农村生活。
- 琢琼英:琢磨珍珠美玉,寓意创作和刻画的过程。
典故解析:
- 清明:与春耕、扫墓等习俗相关,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祭奠先人。
- 闲客:古代文人常自称为“闲客”,意在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清新,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南歌子》写于苏轼政治生涯的动荡时期,他因政见不合,被贬至黄州。诗中融入了他的闲适心境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苏轼的《南歌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开篇以“日出西山雨”引入,描绘出一种复杂的天气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接着,诗中提到“乱山深处过清明”,不仅是对节气的描写,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时间的无情。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这一句流露出诗人独处的孤独感,同时又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透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闲适,仿佛是在说,尽管生活的重压令人窒息,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仍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
“且将新句琢琼英”的提及,显示出苏轼对创作的执着追求。他把创作比作雕琢美玉,强调了文学创作的艺术性与难度。最后一句“我是一世间闲客此闲行”,则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诗歌才华,更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的向往,是他在贬谪生涯中所流露出的闲适与哲思的结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出西山雨:描绘了日出时的西山,天气阴雨,营造出一种莫测的自然氛围。
- 无晴又有晴:天气变化无常,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 乱山深处过清明:清明节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岁月的流逝。
- 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没有节日的热闹,暗示着孤独与寂寞。
- 尽日行桑野:全日游荡于桑田之间,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无人与目成:没有人同我分享这份景致,突显孤独。
- 且将新句琢琼英:提到创造新诗,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 我是一世间闲客此闲行:自我认同为闲客,享受生活的悠闲。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晴又有晴”,对称工整。
- 比喻:将创作比作雕琢珍珠,表现出文学的珍贵与细致。
- 拟人:天气变化如人心,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闲适心态,展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自然的辽阔与变化。
- 桑野:代表乡村生活的宁静。
- 彩绳花板:象征节日的欢愉与热闹。
- 琼英:代表文学创作的美与珍贵。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歌子》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通常是在哪个季节?
- A) 夏季
- B) 冬季
- C) 春季
- D) 秋季
-
诗中的“琢琼英”比喻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文学创作
- C) 生活的闲适
-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苏轼
- C) 春季
- B) 文学创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苏轼的《南歌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着对于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流露。苏轼的作品更加关注于内心的闲适与对生活的哲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豪放与自由。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