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羽檄交驰骇电奔,
诏书频下想天恩。
旧时懒惰如魔去,
祗有书生习尚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飞速传递的文书和频繁颁布的诏令,令人感受到天恩的庇佑。曾经的懒惰如同魔鬼般消失不见,唯有书生的学识仍然存在。
注释:
- 羽檄:古代一种书信,通常用竹简或纸张制作,上面有书写的内容。这里形容文书的迅速传递。
- 交驰:指文书相互传递。
- 骇电奔:形容速度之快,如同闪电一般。
- 诏书:皇帝的命令和公告。
- 天恩:上天的恩泽,指皇帝的恩惠。
- 懒惰如魔:懒惰的状态如同魔鬼般可怕,暗指以往的懈怠。
- 祗有:只有、仅有。
- 习尚存:指书生的学问、习惯仍然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字子约,号少华,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文景观,关注社会现象,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感叹文书与政令的频繁传递,反映了当时政治生活的紧迫感与变化。诗中的懒惰与书生的坚持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懒惰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韩耕道交八绝句韵见寄因和答之》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态的思考和对知识的向往。诗的开头“羽檄交驰骇电奔”生动描绘了文书迅速传递的场景,令人联想到政令的高效与紧迫。接着“诏书频下想天恩”进一步强调了皇权的威严和天命的庇佑,表现出对国家政治环境的关注。
诗中“旧时懒惰如魔去”则是对过往懈怠的反思,暗示了经历时代变迁后,懒惰已不再是可取之物。最后一句“祗有书生习尚存”则突出了知识的力量,寓意着书生的学识仍然可以在动荡中得以保存,显示出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时代的感慨,又渗透着对知识的推崇,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羽檄交驰骇电奔:描绘了文书的迅速交递,如同电光火石般迅猛,展现出当时政务的繁忙。
- 诏书频下想天恩:频繁的诏令发布让人想起天的恩泽,表明对皇权的依赖以及对皇帝施政的期待。
- 旧时懒惰如魔去:指过去的懒惰状态已如魔鬼般消失,表达了对改变的积极态度。
- 祗有书生习尚存:强调尽管外部环境变化,但书生的学识与理想依然坚守,体现出知识的恒久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书的快速传递比作闪电,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描述懒惰如魔,突出了懒惰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政治环境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文化的关注,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檄: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播。
- 骇电:象征快速变化的政治局势。
- 懒惰:象征着消极的生活态度。
- 书生:象征着知识与理想的坚守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羽檄交驰骇电奔”中“骇电”指的是什么?
- A. 电光
- B. 疾速
- C. 天灾
- D. 明亮
-
诗中提到的“懒惰如魔去”是指什么?
- A. 懒惰消失
- B. 懒惰的影响
- C. 懒惰的美德
- D. 懒惰的存在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反映历史
- B.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 C. 对皇权的批判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美。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展现了思乡之情和对故土的眷恋。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曹彦约的这首诗在风格上更为沉稳,注重对知识的敬仰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而《将进酒》则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表现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