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甚矣吾衰久,犹能诔故人。
爱贤高赞画,造士忆同寅。
道丧悭人物,才难泣缙绅。
颇闻兰玉秀,天不误儒身。
白话文翻译:
我的衰老已经很久,但我仍能为故人作诗。
我爱贤良之士,并高歌赞美他们,
培养人才的事业让我想起昔日的同窗。
道德已经败坏,人才难以感动权贵。
我听说兰花和玉石的美好,
上天并没有辜负这些儒者的身躯。
注释:
- 甚矣:非常、极其。
- 衰久:衰老已久。
- 诔:为死者作诗。
- 同寅:指同班同学或同龄人。
- 道丧:道德败坏。
- 悭:吝啬,指对人才的重视不足。
- 缙绅:指有地位的士人或权贵。
- 兰玉秀:指美好的人才或品德。
- 儒身:指儒者的身体,意指儒者的品德或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作品多以抒情和咏物为主,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怀。其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对故人的追忆之际,表现了对逝去同窗友情的怀念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在道德沦丧的背景下,作者感受到对人才的珍惜和对理想的坚持。
诗歌鉴赏:
《潘景泰知县挽章》是曹彦约以挽歌形式写给故人的诗,反映了深厚的人情和对失去的惋惜。诗中开头两句“甚矣吾衰久,犹能诔故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已衰老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接下来的“爱贤高赞画,造士忆同寅”则透露出对贤良之士的崇敬,暗示在当下社会中,人才的培养和道德的弘扬显得尤为重要。
诗中“道丧悭人物,才难泣缙绅”则深入剖析了当时社会的弊端,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无奈和对人才被忽视的愤懑。最后两句“颇闻兰玉秀,天不误儒身”再次强调了对儒者的期盼与信念,尽管外界环境艰难,优秀的人才终将会被上天眷顾。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以怀旧、惋惜为主基调,融合个人经历与社会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甚矣吾衰久:感叹自己年华已逝,衰老已久。
- 犹能诔故人:即使如此,仍然能为已故的朋友作诗,体现了诗人的情义。
- 爱贤高赞画:表达对贤良之士的爱慕与赞美。
- 造士忆同寅:回忆起与同窗们一起学习、成长的美好时光。
- 道丧悭人物:道德沦丧,人才难以被重视。
- 才难泣缙绅:优秀的人才无法打动社会上的权贵。
- 颇闻兰玉秀:提及美好的人才与品德。
- 天不误儒身:相信天道会眷顾这些有德之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道丧悭人物,才难泣缙绅”,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兰玉象征着优秀的品德和人才。
- 排比:通过层层递进的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逝去友情的怀念、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以及对优秀人才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道德和人性的坚守,表现出一种悲凉而又不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衰久: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故人:象征着逝去的友情与怀念。
- 贤良:体现出对美德与才能的向往。
- 兰玉:象征高尚与美好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甚矣吾衰久”的意思是: A. 我已衰老很久
B. 我还年轻
C. 我很快乐
D. 我很富有 -
“道丧悭人物”中的“道”指的是: A. 道路
B. 道德
C. 道理
D. 道教 -
诗人对贤良之士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懈怠
C. 崇敬与赞美
D. 质疑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潘景泰知县挽章》同样表达了个人对故人和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表达孤独与思乡情绪,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道德与人才的关注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