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歌行十二首》

时间: 2025-01-10 23:06:56

书策看来已觉烦,诗篇厌了更休论。

客心未便无安顿,试数油窗雨点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闷歌行十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书策看来已觉烦,
诗篇厌了更休论。
客心未便无安顿,
试数油窗雨点痕。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看书的策子已经让我感到厌烦,
对于诗篇我更是没有心情去讨论。
客居他乡的心情无法安定,
不妨数一数窗油上的雨点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书策:书本、书籍,策指的是书的卷帙,多指古代的书籍。
  • 诗篇:诗的篇章,这里指的是诗歌本身。
  • 客心:旅途中的心情,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
  • 油窗:油漆过的窗户,雨点落在窗户上留下的痕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客心”这一表述,可以联系到古代游子的孤独感,常常在诗词中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作为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身世的影响,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烦闷与孤独。开头两句提到书籍和诗篇,显露出诗人对文字的厌倦,反映了他在创作上的疲惫感。这种疲惫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的厌倦,更深层的是对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内心的孤独。

“客心未便无安顿”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诗人的身世与情感,客居他乡的他,心中无所依靠,难以找到安宁。最后一句试图通过数雨点的痕迹来转移注意力,这种细腻的观察不仅是对环境的感知,也是对内心烦闷的某种释怀。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语言简洁却情感深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策看来已觉烦:看书的心情已经感到厌倦,诗人对书籍的内容逐渐失去了兴趣。
  • 诗篇厌了更休论:对于诗歌的创作和讨论也感到无聊,显示出他对文学的倦怠感。
  • 客心未便无安顿:身为客人,心中无所依靠,情感上感到不安。
  • 试数油窗雨点痕:尝试通过观察雨点在窗上的痕迹来转移自己内心的烦闷。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雨点与情绪结合,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烦闷的描写,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动荡与个人孤独中的挣扎,表达了对归属感和安定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油窗:象征着封闭的空间和对外界的隔离。
  • 雨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书策”指的是什么?
    A. 诗篇
    B. 书籍
    C. 文章

  2. 诗人对于诗篇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烦
    C. 无所谓

  3. “客心未便无安顿”意为?
    A. 享受生活
    B. 心情安定
    C. 无法安宁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陶渊明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但杨万里的诗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而陶渊明则更突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杨万里《闷歌行十二首》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