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王棶德修知县成都新居》
时间: 2025-01-10 22:27: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王棶德修知县成都新居
杨万里
子美百花潭北庄,
君今召作咏归堂。
山分剑阁云根瘦,
江送逢婆雪汁香。
漱石枕流红锦浪,
浮家泛宅白鸥行。
何人夜诵相如赋,
给札兰台看堵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王棶德在成都新居的祝贺与怀念。
“子美”指的是杜甫,他曾在百花潭北的庄园。
“君今召作咏归堂”意味着你请我来为你的新居作诗。
“山分剑阁云根瘦”描绘了山峦与云雾交织的景象,显得清新而瘦弱。
“江送逢婆雪汁香”形容江水送来的淡淡香气,仿佛是雪水的清香。
“漱石枕流红锦浪”写出了溪水流动时的美丽景象,仿佛是红色的锦缎。
“浮家泛宅白鸥行”则描绘了在水上漂浮的居所和悠闲的白鸥。
最后两句提到夜晚有人在诵读相如的赋,似乎在为新居增添文雅的气氛。
注释:
- 子美:指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 百花潭:位于成都的一个风景名胜。
- 剑阁:四川的一个著名的山峦,与云雾交织。
- 逢婆:指一种植物,可能指香草。
- 漱石:用石头洗头,寓意清新。
- 浮家泛宅:形容居住在水上的生活。
- 相如赋:指的是司马相如的赋,具有文学价值。
典故解析:
- 子美:杜甫是“诗圣”,其诗歌常表现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叹。
- 相如赋: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多以优美的辞藻著称,诗中提到的“相如赋”即为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万里与友人王棶德相聚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贺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成都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提到杜甫,强调了朋友的文学修养与人脉。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山水相依,云雾缭绕,构建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画面。诗中“漱石枕流”一句,突显了自然的清新与惬意,令人向往那种悠闲的生活方式。最后两句,呼应了前面的抒情,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体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与文学气息。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人的祝福,显示了诗人高雅的情趣与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子美百花潭北庄”:提及杜甫,表明此地的文化底蕴。
- “君今召作咏归堂”:表达对朋友邀请的愉快回应。
- “山分剑阁云根瘦”:描绘景色,表现山峦的清秀。
- “江送逢婆雪汁香”:将自然的香气与优雅相结合。
- “漱石枕流红锦浪”:运用动感的意象,展现美好生活。
- “浮家泛宅白鸥行”:表现悠闲的生活方式。
- “何人夜诵相如赋”:引出文化氛围,增添了诗的深度。
- “给札兰台看堵墙”:指出诗意与实际的结合,寓意深远。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送逢婆雪汁香”,将香气比作雪水的清香。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题围绕友谊与自然之美展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稳固与高远,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江水:象征着流动与变化,表现生活的多样性。
- 白鸥:象征着自由与恬淡,体现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子美”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漱石枕流”描绘的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忙碌
- B. 悠闲
- C. 冷清
-
诗中提到的“相如赋”是指谁的作品?
- A. 司马相如
- B. 陶渊明
- C. 李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杨万里的《寄题王棶德修知县成都新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但风格上,杜甫的作品更沉郁,而杨万里的作品则显得轻快与清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