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东风吹物》

时间: 2025-01-25 23:22:04

东风吹物,渐入韶华媚。

和气散千门,更灵鹊、前村报喜。

月宫仙子,昨夜下瑶台,人传道,诞兰房,喜把金盆洗。

中郎传业,此事今如意。

遥想画堂中,有葱葱、云烟滃瑞。

休言前日,玉燕不来投,看释氏,到明年,又送麒麟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东风吹物
作者: 王大烈 〔宋代〕

东风吹物,渐入韶华媚。
和气散千门,更灵鹊前村报喜。
月宫仙子,昨夜下瑶台,
人传道,诞兰房,喜把金盆洗。
中郎传业,此事今如意。
遥想画堂中,有葱葱云烟滃瑞。
休言前日,玉燕不来投,
看释氏,到明年,又送麒麟至。

白话文翻译

东风轻轻吹拂,万物逐渐进入美好的春天。
温暖的气息散布在千家万户,更有灵鹊在村前报喜。
月宫的仙子,昨夜从瑶台降临,
人们传说,她为兰房诞下了喜讯,欢喜地把金盆洗净。
中郎传业,今天的事情也如愿以偿。
遥想画堂之中,弥漫着葱绿的云烟,瑞气盈盈。
不必再提往日,玉燕未曾来投,
看释氏的安排,到明年,还将送来麒麟。

注释

  • 韶华:美好的春光,指春天的美丽时光。
  • 和气:温和的气息,象征吉祥和幸福。
  • 灵鹊:灵巧的喜鹊,古代认为喜鹊能传递好消息。
  • 月宫仙子:指月亮上的仙女,传说她居住于月宫。
  • 兰房:兰花的房子,象征美好的事物或吉祥的生育。
  • 中郎:这里可能指中郎将,是古代官职,通常与文采和仕途有关。
  • 玉燕:指燕子,寓意为带来春天的使者。
  •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吉祥和幸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大烈,宋代词人,字子英,号云亭。他以词风清新、意象丰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蓦山溪·东风吹物》创作于春天的季节,诗人借助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蓦山溪·东风吹物》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以东风的吹拂引入春天的美好景象,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诗中通过“东风吹物”的开头,营造出温暖的春天氛围,接着提到“和气散千门”,描绘了万家和乐的情景,传递出一种祥和、快乐的气息。

接下来的“灵鹊前村报喜”则利用了古代传说中喜鹊传喜的意象,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月宫仙子的出现,进一步引入了神话色彩,象征着吉祥和生育的喜庆。在“诞兰房,喜把金盆洗”这一句中,生动地描绘了新生命的降临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词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还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温暖的情感,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风吹物,渐入韶华媚。
    东风吹拂,万物开始迎来春天的美丽。

  2. 和气散千门,更灵鹊前村报喜。
    温暖的气息遍布千家万户,灵鹊在村前传递好消息。

  3. 月宫仙子,昨夜下瑶台,
    月亮上的仙女,昨夜降临人间。

  4. 人传道,诞兰房,喜把金盆洗。
    人们传说她为兰房带来了吉祥的消息,欢喜地洗净金盆。

  5. 中郎传业,此事今如意。
    中郎(可能指官职或家庭)今天的事情也都如愿以偿。

  6. 遥想画堂中,有葱葱云烟滃瑞。
    遥想画堂之中,弥漫着吉祥的云烟。

  7. 休言前日,玉燕不来投,
    不必再提往日玉燕未曾来临的事情。

  8. 看释氏,到明年,又送麒麟至。
    看释氏的安排,明年将再次送来吉祥的麒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丽的韶华,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东风和灵鹊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如“和气散千门,更灵鹊前村报喜”,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充满了乐观积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 灵鹊:传递喜讯的使者,象征吉祥。
  • 月宫仙子:代表神秘与美好,传递祝福。
  • 兰房:象征新生命的降临与幸福。
  • 麒麟:古代神兽,象征吉祥和美好预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鹊”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喜庆
    C. 旅行

  2. “月宫仙子”象征着什么? A. 历史
    B. 神秘与美好
    C. 冷漠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惆怅
    B. 对未来的期望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过去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王大烈的《蓦山溪·东风吹物》更加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快乐,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对爱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两首词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王大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