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退食感怀》
时间: 2025-01-26 00:40: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退食感怀
作者: 王寂 〔元代〕
山城块坐,空朋侪影。
挝鼓放衙休,悄无人日长门静。
折腰五斗,所得不偿劳,
松暗老,菊都荒,谁为开三径。
及瓜不代,归计浑无定。
羁客柰愁何,尽消除诗魔酒圣。
儿童蛮语,生怕闰黄杨,
争左角,梦南柯,万事从今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静谧的山城中,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孤独的身影。随着鼓声停止,衙门外显得格外安静。虽然辛勤耕作,得到的却远不及付出的多;松树在阴暗中老去,菊花也在荒野中凋零,谁来为这三条小径开路呢?生活的安排无法明确,归家的计划充满不确定。身为羁客,忧愁又能如何?唯有借酒消愁,解去心中的诗魔。儿童的粗俗言语,让人害怕,否则就会在梦中迷失。万事从今起都要省察了。
注释:
- 山城:指位于山中的城市,暗示孤独与隔绝。
- 挝鼓:敲打鼓声,通常用于召集或宣告。
-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收入,象征辛勤却无回报的劳作。
- 松暗老:松树生长在阴暗之处,暗示环境的封闭与衰败。
- 三径:指三条小路,暗指隐士的生活。
- 羁客:身为客人,寓意漂泊与思乡之情。
- 诗魔酒圣:指诗歌和酒,象征文人放纵情感与抒情的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寂,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退隐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孤独生活的感受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间浮华的厌倦。
诗歌鉴赏:
《蓦山溪 退食感怀》展现了王寂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情感的独白。诗中通过描绘山城的孤寂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与对过往生活的回首。开头的“山城块坐,空朋侪影”,展现了一种孤独的状态,令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渴望。接着,诗人用“挝鼓放衙休,悄无人日长门静”表现出一种空荡和静谧,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显得更加压抑。
“折腰五斗,所得不偿劳”,则将生活的艰辛和不公直白呈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使得情感更加深刻。尤其是“松暗老,菊都荒”,不仅描绘了自然的衰败,也隐喻了人情的冷漠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诗中提到的“梦南柯,万事从今省”,更是将诗人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的哲学反思,似乎在强调人生的短暂与梦境的虚幻,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邃而细腻,透过孤独的外表,折射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城块坐:描述身处山城的状态,暗示孤独。
- 空朋侪影:朋友都不在,只有孤独的影子。
- 挝鼓放衙休:敲鼓声停止,表明一天的结束。
- 悄无人日长门静:无人的安静让时间显得漫长。
- 折腰五斗:形容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 所得不偿劳: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不平等。
- 松暗老,菊都荒:自然环境的衰败,象征人情冷漠。
- 谁为开三径:无人关心这条小路,暗含隐士的孤独。
- 及瓜不代:生活的安排未能明确,令人困惑。
- 归计浑无定:回家的计划没有确定性,心中无奈。
- 羁客柰愁何:身为羁客,面对愁苦又能如何?
- 尽消除诗魔酒圣:希望通过酒来消愁,表达对文学的依赖。
- 儿童蛮语:儿童的粗俗言语令人烦恼。
- 生怕闰黄杨:担心被困于梦境。
- 争左角,梦南柯:梦中迷失,象征生命的虚幻。
- 万事从今省:开始反省一切,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暗老”,将松树的衰败比作人情的冷漠。
- 对仗:如“挝鼓放衙休,悄无人日长门静”,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
- 拟人:如“谁为开三径”,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对生活的反思以及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缺席的惆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奈。最终,诗人希望通过消愁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城:象征孤独与隔绝。
- 松: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衰老。
- 菊:象征清雅与衰败。
- 三径:象征隐士的生活与人际关系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山城”指代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孤独的环境
C. 美丽的风景
D. 友人的聚会 -
“折腰五斗”中的“五斗”代表什么? A. 财富
B. 劳动所得
C. 朋友
D. 自然 -
“羁客柰愁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忧愁
C. 愤怒
D. 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夜泊牛津》 白居易: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寂《蓦山溪》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对生活的反思,但李白更多地融入了豪情与洒脱,而王寂则显得更加沉重与内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寂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元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