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中州乐府》

时间: 2025-01-08 14:50:08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
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
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感慨。关中大地自古以来就是美好的地方。年轻时我热爱功名,骑着战马,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装饰精美的帽子。然而,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像浮萍一样漂泊在江湖上,听着楚地的语言,厌倦了粗犷的蛮歌,往事又有多少呢?如今白发苍苍,回到故乡,感到无比欣慰。曾经的老马也常常在冷烟与残照中嘶鸣。终南山的颜色依旧没有改变,回到长安的路上,回忆起过去,心中不免感慨自己已是年老。

注释:

  • 山河百二:形容关中地区的山河壮丽,历史悠久。
  • 壮岁喜功名:年轻时追求功名利禄。
  • 萍梗:浮萍的根茎,象征漂泊不定。
  • 楚语:指楚地的方言,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苍颜白发:形容年老的容貌。
  • 终南山:山名,象征不变的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中孚,元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故乡的深切眷恋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真挚感人。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张中孚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怀念之际,反映出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蓦山溪》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开头的“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不仅描绘了关中地区的壮丽山河,也暗示着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接着,诗人回忆年轻时的追求,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和对壮丽岁月的自豪。随着时光的推移,诗人意识到世事变迁,渐渐感受到漂泊的无奈和对往事的怀念。

“苍颜白发”一语道出诗人年华已逝,回到故乡的欣慰与感慨,展现了他对故土的热爱。“老马省曾行”则引人深思,象征着诗人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反思与回顾。最后,终南山的色彩依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不变的欣慰,虽然人生已老,但对故乡的情感依然如故。

整首诗在韵律和意象的运用上都显示出诗人精湛的艺术功力,情感真挚,极具画面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关中地区有壮丽的山河,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美好的地方。
  • 壮岁喜功名:年轻时渴望名利,心中充满抱负。
  • 拥征鞍雕裘绣帽:形象地描绘年轻时的英姿飒爽,骑马征战,穿着华丽的衣物。
  •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随着时间的变化,曾经的理想化为漂泊的生活。
  • 听楚语,厌蛮歌:听到楚地的语言,感到厌倦蛮荒的歌声,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
  •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年时回到故乡,心中感到欣慰。
  • 老马省曾行:年老的马象征着过往的经历与记忆。
  •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终南山的色彩依旧,象征着恒久不变的自然之美。
  • 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回到长安,感慨人生已老,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漂泊的生活比作“萍梗”,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老马的“频嘶”,赋予了生命的情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家乡永恒美好的眷恋。

意象分析:

  • 山河: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的积淀。
  • 老马:代表着过往的经历与时光的流逝。
  • 终南山:象征着不变的自然和故乡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壮岁”指的是哪个阶段的生活?

    • A) 老年
    • B) 年轻时
    • C) 中年
    • D) 幼年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疏远
    • B) 厌倦
    • C) 深切眷恋
    • D) 无所谓
  3. “苍颜白发”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青春
    • B) 爱情
    • C) 人生的流逝
    • D) 财富

答案

  1. B) 年轻时
  2. C) 深切眷恋
  3. C) 人生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诗词对比

  • 张中孚《蓦山溪》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均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故土的眷恋,前者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经历,后者则在历史的深远中寻找个人的定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中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