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郡杂诗》

时间: 2025-01-22 12:34:17

百年乔木郁苍苍,耆老风流赵与杨。

为向榆关使君道,郡中合有二贤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乡郡杂诗
百年乔木郁苍苍,
耆老风流赵与杨。
为向榆关使君道,
郡中合有二贤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景色与人文。百年树木苍翠欲滴,乡里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赵与杨风流倜傥。诗人希望向榆关的使君表达自己的心声,或许在郡中确实存在着两座贤者的殿堂。

注释:

  • 百年乔木:指生长了百年的大树,象征着岁月的积淀与乡村的厚重。
  • 耆老:意为年长的老人,通常指德高望重之人。
  • 风流:在此指老者的风范与气度,形容他们的才情和为人。
  • 榆关:指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所向往或有所寄托之地。
  • 贤堂:贤者的殿堂,象征着有德行的人士所聚集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廷圭,号“天隐”,金朝诗人、词人、政治家。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著称,尤其在古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好问的晚年,正值金朝的衰落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故乡的景象,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和对贤德之人的追怀。

诗歌鉴赏:

《乡郡杂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诗的开头“百年乔木郁苍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苍翠欲滴的树木不仅象征着悠久的历史,也传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仿佛在告诉我们,尽管岁月流逝,乡土的根基依然扎实。

接着,诗人提到“两位耆老赵与杨”,两位老者的风流使人感受到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赵与杨不仅是乡村的象征,更是智慧与道德的化身,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他们的形象,表达了对贤良淑德的渴望。

最后一句“郡中合有二贤堂”则引人深思,诗人希望通过向“榆关使君”传达这样的情感,似乎在呼唤对贤者的重视与尊重,反映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虽简洁却意味深长,既有自然的生机,又有人文的温情,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同时也透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乔木郁苍苍”:描写了乡村大树苍翠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岁月的沉淀。
  2. “耆老风流赵与杨”:通过对两位老者的描述,表达对他们才华与品德的敬仰。
  3. “为向榆关使君道”:表明诗人有意向使君表达情感,暗示对政治的关注。
  4. “郡中合有二贤堂”:希望在乡郡中能有贤德之士的聚集,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月与树木相联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乡土的厚重。
  • 对仗:如“赵与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乡土的眷恋与对贤德之士的崇敬,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与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乔木:象征着生命力与历史的积淀。
  • 耆老:代表德行与智慧,是乡村的精神支柱。
  • 贤堂:象征着道德理想与人文精神的聚集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位耆老是谁?

    • A. 赵与杨
    • B. 李与王
    • C. 孙与周
  2. “百年乔木郁苍苍”中的“乔木”主要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历史与生命力
    • C. 战争
  3.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希望有更多的树木
    • B. 希望乡中有贤者
    • C. 希望与使君相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杜甫《春望》中的忧国忧民情怀相比,元好问的《乡郡杂诗》更侧重于对个人精神家园的追求与乡土情结的表达。两者虽有不同的关注点,但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元好问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