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叶黄花风露清,比来春色不多争。
秋山却也堪人恨,白与高欢作锦城。
白话文翻译:
红叶与黄花在风中露水清澈的映衬下,最近春天的景色没有多少争奇斗艳。
然而秋山却让人倍感惋惜,白居易与高适二位诗人仿佛在这锦绣的城市中共聚。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叶:指秋天红色的树叶,象征秋天的到来。
- 黄花:指秋天的花朵,多指菊花,寓意秋天的美丽。
- 风露清:形容秋天的风和露水清新明净。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秋山:指秋天的山色,常带有惆怅之感。
- 白与高欢:白居易和高适,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典故解析:
- 白与高欢:指的是唐代的两位著名诗人白居易和高适,他们的作品常常描绘秋天的景色,传达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溪,金朝诗人,文学家,以其诗词闻名,尤其在诗词中表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常常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正是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惆怅的表现。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黄华峪十绝句·其三》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惆怅。诗开头用“红叶黄花”将秋天的美丽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气氛,接着提到“比来春色不多争”,暗示春天的美丽竞争已不再,似乎在感慨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这里的“春色”不仅仅是指自然景色,更是对过往美好生活的追忆。
紧接着,诗人转而描写“秋山却也堪人恨”,此句中通过“恨”字,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深度,表现出对秋天的复杂情感,既有欣赏也有惋惜。最后一句“白与高欢作锦城”再次引入历史文化,表达出一种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这幅美丽景色中的孤独与沉思。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让人读后不仅能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更能引发对生命与时间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叶黄花风露清: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红叶、黄花在清风和露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
- 比来春色不多争:春天的景色似乎不再竞争,暗含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秋山却也堪人恨:秋天的山色让人感到惆怅与遗憾,体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白与高欢作锦城:引入历史名人,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对自己孤独境遇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象比作清新优雅的意境。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红叶与黄花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欣赏与惋惜,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诗人特有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叶:象征秋天的到来,代表着凋零与结束。
- 黄花:多指菊花,寓意高洁与坚韧。
- 秋山:象征着丰富的自然美和内心的惆怅。
- 锦城:代表着繁华与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叶”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美丽
- B. 秋天的到来
-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白与高欢”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 A. 李白与杜甫
- B. 白居易与高适
- C. 苏轼与李清照
答案:B
-
“秋山却也堪人恨”中“恨”字的情感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秋天的热爱
- B. 对生命的无奈与惋惜
- C. 对春天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以自然景色引发对亲人的思念与感慨,但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深情。而元好问的这首诗则更关注于季节的变迁与个人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