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春风 闺怨》

时间: 2025-01-11 21:38:33

论愁肠如醉。

写愁颜如睡。

银釭冉冉影随身,畏。

畏。

畏。

半帘明月,一庭花气,时光容易。

无数衾边泪。

难向天涯会。

夜寒故故启离情,碎。

碎。

碎。

梦中细语,为谁分诉,何如不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春风 闺怨
作者: 商景兰 〔明代〕

论愁肠如醉。
写愁颜如睡。
银釭冉冉影随身,
畏。畏。畏。
半帘明月,一庭花气,
时光容易。
无数衾边泪。
难向天涯会。
夜寒故故启离情,
碎。碎。碎。
梦中细语,为谁分诉,
何如不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如同醉酒般迷乱。愁苦的面容像是沉沉入睡,微弱的银灯光影随身而来,令人感到畏惧。半帘明月照射着庭院中的花香,时光在此似乎变得容易流逝。无数的泪水在被子旁流下,难以与远方的人相见。夜寒又一次唤起离别的情感,心碎不已。梦中轻声细语,为何诉说给谁听,倒不如不再入梦。

注释:

  • 愁肠:内心的忧愁与哀伤。
  • 银釭:指银色的灯,象征夜晚的孤寂。
  • 明月:象征思念和孤独。
  • 衾边泪:被子旁的泪水,表达了思念与悲伤。
  • 细语:低声细语,表示内心的倾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商景兰是明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闻名。作为一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性,她的诗作多反映了女性的情感经历和社会地位。

创作背景:

《醉春风 闺怨》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限制和压抑。诗中表达了女性在爱情、离别中的无奈与深厚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忽视。

诗歌鉴赏:

《醉春风 闺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女性在夜晚孤寂的闺房中所感受到的愁苦。开篇以“论愁肠如醉”引入,形象地表达出愁绪的迷乱和复杂,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依托的孤独感。随着诗的推进,描写了银灯的微光和明月的清辉,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中反复的“畏”和“碎”字,进一步加强了离别之痛和心碎之感。尤其是“无数衾边泪”与“难向天涯会”,将思念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看到了那流淌不息的泪水和无尽的思念。结尾“何如不寐”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梦中也无法逃避的思念和孤独。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女性在爱情中所承受的重压与期待,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商景兰作为女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论愁肠如醉:愁苦的内心状态如同醉酒般迷离。
  2. 写愁颜如睡:愁苦的面容显得无神,如同沉睡。
  3. 银釭冉冉影随身:微弱的银灯光影伴随着自己,象征孤独。
  4. 畏。畏。畏。:反复的“畏”字加重了情感的恐惧与无助。
  5. 半帘明月,一庭花气:明月透过半帘,庭院中弥漫着花香,营造出惆怅的氛围。
  6. 时光容易:时光在此显得轻易流逝,暗示了对过去的怀念。
  7. 无数衾边泪:数不清的泪水在被子旁流淌,表达思念。
  8. 难向天涯会:无法与远方的人重聚,深感无奈。
  9. 夜寒故故启离情:寒冷的夜晚再次唤起离别的情感。
  10. 碎。碎。碎。:反复的“碎”字表现心碎的无助感。
  11. 梦中细语,为谁分诉:在梦中低声倾诉,这份情感又能与谁分享。
  12. 何如不寐:不如不入梦境,以避免思念之苦。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情感赋予事物,如“明月”“银釭”。
  • 对仗:如“愁肠如醉,愁颜如睡”,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反复:通过“畏”“碎”字的重复,加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探讨了女性在爱情与离别中所承受的苦楚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与对孤独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愁肠:象征内心的忧愁。
  • 银釭:象征夜晚的孤独与寂寞。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泪水:象征痛苦与无奈。
  • 梦境:象征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反复出现的字是哪个?
    • A. 愁
    • B. 畏
    • C. 碎
    • D. 泪
  2. 诗中提到的“银釭”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孤独
    • C. 时光
    • D. 梦境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友情
    • C. 离别与思念
    • D. 战争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商景兰的《醉春风 闺怨》都表现了女性在离别中的思念与愁苦,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过往幸福时光的追忆,而后者则更强调孤独感与内心的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女性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李清照与商景兰的诗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