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出猎海上》
时间: 2025-01-10 21:59:37意思解释
同群公出猎海上
原文展示:
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
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
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
鹰隼何翩翩,驰骤相传呼。
豺狼窜榛莽,麋鹿罹艰虞。
高鸟下騂弓,困兽斗匹夫。
尘惊大泽晦,火燎深林枯。
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驱。
咄彼工拙间,恨非指踪徒。
犹怀老氏训,感叹此欢娱。
白话文翻译:
打猎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活动,更何况我心中对这项活动的赞赏是共同的。偶然与群公一起游猎,心中感到旷然自得,走出平坦的野地。层层阴云笼罩着大海,杀气弥漫在幽暗的都邑之间。鹰隼在空中翩翩起舞,飞驰而过,彼此呼唤。豺狼窜入榛莽,麋鹿遭受巨大威胁。高飞的鸟儿在弓下落下,困兽与猎人之间展开斗争。尘土飞扬,使得大泽变得昏暗,火焰燎原,深林枯萎。失去猎物令人心中恨意满满,而获得者却没有全数驱赶。哎,那些技艺高超与拙劣之间的差距,让我恨不能指引踪迹。心中仍怀念老子的教诲,感叹这种快乐的游猎。
注释:
- 畋猎:打猎。
- 况伊心赏俱:更何况我们心中对打猎的欣赏是共同的。
- 层阴:层层的阴云。
- 溟海:深邃的大海。
- 杀气穷幽都:杀气弥漫于幽暗的城市。
- 驰骤:迅速奔跑。
- 罹艰虞:遭受各种危险。
- 鬥匹夫:与猎人展开斗争。
- 得之有馀恨:获得猎物却心中仍有遗憾。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于公元765年。高适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代表作有《燕歌行》、《别董大》等。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的盛世时期,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借助出猎的场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打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融入了对猎物与猎人的对比,展现了生命与死亡的矛盾,隐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就引入打猎的古老传统,接着描绘了壮阔的自然环境,层阴的海面、神秘的森林,令人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诗人用“鹰隼”、“豺狼”、“麋鹿”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生动的猎场。最后以对老子教诲的怀念结束,反映出在享受欢乐的同时,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描绘猎场景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既有对生命的赞美,也有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打猎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活动,更何况我们心中对这项活动的欣赏是共同的。
- “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偶然与群公一起游猎,心中感到旷然自得,走出平坦的野地。
- “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层层阴云笼罩着大海,杀气弥漫在幽暗的都邑之间。
- “鹰隼何翩翩,驰骤相传呼。”:鹰隼在空中翩翩起舞,飞驰而过,彼此呼唤。
- “豺狼窜榛莽,麋鹿罹艰虞。”:豺狼窜入榛莽,麋鹿遭受巨大威胁。
- “高鸟下騂弓,困兽斗匹夫。”:高飞的鸟儿在弓下落下,困兽与猎人之间展开斗争。
- “尘惊大泽晦,火燎深林枯。”:尘土飞扬,使得大泽变得昏暗,火焰燎原,深林枯萎。
- “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驱。”:失去猎物令人心中恨意满满,而获得者却没有全数驱赶。
- “咄彼工拙间,恨非指踪徒。”:哎,那些技艺高超与拙劣之间的差距,让我恨不能指引踪迹。
- “犹怀老氏训,感叹此欢娱。”:心中仍怀念老子的教诲,感叹这种快乐的游猎。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鹰隼何翩翩”是用拟人手法描绘鹰隼的灵动;“尘惊大泽晦”使用了比喻,形象化了猎场的紧张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猎杀过程的反思,表达了对享受生命乐趣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鹰隼:象征着力量与自由,代表猎人的猎物。
- 豺狼:象征着凶险与威胁,代表着自然界的残酷。
- 麋鹿:象征着无辜与脆弱,表现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高鸟: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追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生命的思考
- C. 对打猎的赞美
- D. 对战争的反思
-
诗中提到的“豺狼”象征什么?
- A. 力量
- B. 威胁
- C. 自由
- D. 无辜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愉悦
- C. 反思
- D. 愤怒
-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高适的《同群公出猎海上》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但高适更加注重猎杀的过程和哲学思考,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高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