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词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5:07:51

园里花成子,梁间絮作泥。

风鸢移柱线,云母贴窗衣。

漫摘鬓边篦,上有闹蛾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园里花成子,梁间絮作泥。
风鸢移柱线,云母贴窗衣。
漫摘鬓边篦,上有闹蛾儿。

白话文翻译:

在园子里,花朵像孩子一样竞相开放,屋梁上的飞絮像泥土一样飘落。
风筝的线在柱子间飘动,窗户上的云母映照着阳光。
随意摘下头发上的梳子,发现上面停着一只喧闹的蛾子。

注释:

  • 园里:指的是花园或园圃。
  • 花成子:花开得繁盛,像孩子们一样。
  • 梁间:房屋的横梁之间。
  • 絮作泥:形容飞絮像泥土一样散落。
  • 风鸢:风筝,寓意轻盈、自由。
  • 移柱线:风筝线在柱子间移动的情景。
  • 云母:一种矿物,常用于窗户的装饰,透光而不透视。
  • 漫摘:随意地摘下。
  • 鬓边篦:指头发上的梳子,鬓边指的是耳边的头发。
  • 闹蛾儿:形容蛾子在周围飞舞喧闹。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现了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的交融,反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写作古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出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是作者在春夏之交时的随笔之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生活的闲适情景。

诗歌鉴赏:

这首《踏歌词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生活的恬淡。诗中“园里花成子”一句,生动描绘了花开繁盛的景象,给人一种一片生机的感觉。接下来的“梁间絮作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春天的飞絮和泥土的交错,表现出一种轻盈与沉重的对比。

“风鸢移柱线,云母贴窗衣”描绘了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给人以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而“漫摘鬓边篦,上有闹蛾儿”则让人感受到随意生活的闲适,蛾子的喧闹更添了生活的趣味。整首诗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园里花成子:描绘春天花开的景象,象征生命的繁盛。
  • 梁间絮作泥:飞絮如泥,展现自然的随意与变化。
  • 风鸢移柱线:风筝在空气中舞动,体现了自由的意象。
  • 云母贴窗衣:窗户上的云母,既美观又实用,象征着生活的细腻。
  • 漫摘鬓边篦:随意的动作,表现出轻松的生活态度。
  • 上有闹蛾儿:蛾子的飞舞,增添了生活的生动与趣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孩子,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让自然元素如风筝、蛾子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添了诗意。
  • 对仗:如“风鸢移柱线,云母贴窗衣”,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体现了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繁荣与美好。
  • 飞絮:代表着春天的轻盈与无常。
  • 风筝:象征自由与梦想。
  • 云母:象征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 蛾子:象征生活中的细节与趣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园里花成子”指的是: A. 花开繁盛
    B. 果实成熟
    C. 花凋零
    D. 树木枯萎

  2. “风鸢移柱线”中“风鸢”指的是: A. 风筝
    B. 纸鸢
    C. 风车
    D. 鸟类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生活的闲适?

答案:

  1. A
  2. A
  3. 花、飞絮、风筝、云母、蛾子等意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生机,主题相近,但更加直接。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奇龄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