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词四首·其三》

时间: 2025-01-26 03:46:38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词的轻柔和美妙,犹如在风露前轻轻摆动的衣袖和垂髻。随着月亮的落下,乌鸦啼叫,云雨散去,除了这些,路边的游童在拾取花钿,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注释:

  • 新词:指新的词曲,意指流行的歌词或诗歌。
  • 宛转:形容声音柔和动听。
  • 振袖:意指衣袖轻轻晃动,形象优雅。
  • 倾鬟:形容女子的发型,发髻倾斜,显示出风姿。
  • 月落:指月亮的落下,象征夜晚的结束。
  • 乌啼:指乌鸦的啼叫声。
  • 云雨散:比喻云雨散去,暗含天气的变化。
  • 游童:指嬉戏的儿童。
  • 陌上:指田间小路。
  • 拾花钿:拾取花钿,象征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字梦得,号湘江,晚号耆英。刘禹锡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人生深刻的思考而闻名。在政治上,他曾遭贬,但依然创作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灵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早晨,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新词的美妙、自然的景色与儿童的纯真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首句“新词宛转递相传”不仅引入了主题,也传达了诗歌在社交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振袖倾鬟风露前”则通过优雅的形象传递出一种华美和生动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则将时间推向了黄昏,月落乌啼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最后一句“游童陌上拾花钿”,则将画面拉回到生活的日常,表现出孩子们在自然中嬉戏的快乐,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词宛转递相传:新作的词曲轻柔动听地在传递。
  2. 振袖倾鬟风露前:女子在风露前轻摇衣袖,发髻微倾,形象优美。
  3. 月落乌啼云雨散:夜晚渐渐过去,月亮落下,乌鸦啼叫,云雨也已消散。
  4. 游童陌上拾花钿:孩子们在小路上欢快地拾起花钿,象征童年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词比作轻柔动听的声音,富有音乐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间亲情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词: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风露: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美好。
  • 月落乌啼: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游童:象征童真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词宛转”主要指什么? A. 新的流行歌曲
    B. 新的故事
    C. 新的诗句
    D. 新的舞蹈

  2. “月落乌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无常
    D. 平静

  3. “游童陌上拾花钿”中,游童的形象主要象征什么? A. 成年人的烦恼
    B. 生活的美好
    C. 童年的快乐
    D. 自然的无情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对比刘禹锡的《踏歌词四首·其三》和李白的《静夜思》,前者更偏向于描绘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后者则充满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