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词四首·其二》

时间: 2025-01-11 12:36:30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白话文翻译:

在桃花小径和柳树小路上走过,灯下的妆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这里原是襄王的故宫,因此至今仍有许多美丽的女子身姿纤细。

注释:

  • 桃蹊:指桃花盛开的小路。
  • 柳陌:指柳树成荫的小路。
  • 灯下妆:在灯光下打扮。
  • 月下歌:在月光下唱歌。
  • 襄王:古代指的是襄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君王。
  • 故宫地:指的是曾经的王宫所在之地。
  • 细腰多:指身材纤细的女子很多。

典故解析:

“襄王”可以指历史上著名的襄王,其故宫地带常被后人所吟咏,象征着美丽与繁华。诗中提到的“桃蹊柳陌”则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景象,常用于古代诗词中表现桃花和柳树的春日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女子形态,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踏歌词四首·其二》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勾勒出桃花和柳树间的宁静美景,营造出一种幽雅的氛围。首句“桃蹊柳陌好经过”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香四溢的自然中。接着,诗人将灯下妆成的女子与月下歌唱的场景相结合,展现了古代女子的优雅与风情,透出一种柔美的感受。

而“为是襄王故宫地”则引入了历史的回忆,暗示此地曾经的辉煌和美丽。最后一句“至今犹自细腰多”不仅是对美貌女子的赞美,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明尽管岁月已变迁,但美丽依旧存在。整首诗在朝代更迭、历史变迁的背景下,展现了对美的永恒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蹊柳陌好经过:桃花和柳树的小路非常适合走过,暗示春天的美好。
  2. 灯下妆成月下歌:在灯光下打扮后的女子,在月光下歌唱,展现出女子的风情与优雅。
  3. 为是襄王故宫地:这里曾是襄王的故宫,暗示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4. 至今犹自细腰多:即使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这里依旧有许多美丽纤细的女子。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一句与第二句通过“桃蹊柳陌”和“灯下妆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以“细腰”暗指女子的美丽,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怀念,展示了时间流逝与美的永恒之间的对比。诗人通过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传达了对美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蹊:象征爱情与春天的生机。
  • 柳陌:代表柔美与婉约。
  • 灯下妆:暗示夜晚的魅力与神秘。
  • 月下歌:象征着浪漫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桃蹊”指什么?

    • A. 桃花小路
    • B. 柳树小路
    • C. 瀑布
    • D. 高山
  2. 诗人提到的“襄王”是哪类人物?

    • A. 诗人
    • B. 君王
    • C. 学者
    • D. 商人
  3. 整首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反思
    • B. 对美的追求
    • C. 对战争的叹息
    • D. 对大自然的描绘

答案:

  1. A. 桃花小路
  2. B. 君王
  3. B. 对美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月下独酌》
  2.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光与美好景色,但更侧重于孤独感。
  • 《春望》:关注国家动乱与个人命运的联系,与《踏歌词》中的美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