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早发》
时间: 2025-01-24 10:54: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鄱阳早发
榜人鸣铜钲,素舸侵晓发。
江月皎犹在,村鸡号未歇。
萧然此时意,轩盖定何物。
却忆芝山巅,匡庐坐超忽。
董生昔高蹈,于此采薇蕨。
系我行役久,故乡渺难越。
终当返西神,阳阿夕晞发。
白话文翻译
船夫敲响铜锣,白帆船在晨曦中启航。
江上的明月依旧明亮,村里的鸡鸣声尚未停歇。
此时心中悠然自得,不知车上所载何物。
不禁想起芝山之巅,曾在匡庐闲坐时光。
董生昔日高歌远游,在这里采摘蕨菜。
我在外漂泊已久,故乡却难以再回。
终究会回到西方的神明那里,阳光下晚风轻拂着我的头发。
注释
- 榜人:船夫,指为船只划水的人。
- 铜钲: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召唤或引起注意。
- 素舸:白色的船,象征干净、清新。
- 江月:江面上的明月,营造宁静的氛围。
- 萧然:形容心境清幽,宁静的状态。
- 芝山巅:芝山是一个著名的山,象征自然的宁静和悠然自得。
- 董生:指东汉的董狐,因其高洁的品德和才华而被后人传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玉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厚,号云溪,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舟行鄱阳湖时,作者在清晨启航,心中感慨万千,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鄱阳早发》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清晨启航的场景,船夫敲响的铜锣声和明亮的江月,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早晨。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淡然与悠然自得。
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用“榜人鸣铜钲,素舸侵晓发”展现了清晨的动态和景象,体现了生活的活力与希望。接着以“江月皎犹在,村鸡号未歇”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人间的烟火气,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故乡的思念。“却忆芝山巅,匡庐坐超忽”,诗人回忆起往昔的宁静时光,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而“终当返西神,阳阿夕晞发”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希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榜人鸣铜钲:船夫用铜锣叫醒,显示了晨起出发的忙碌和新生活的开始。
- 素舸侵晓发:白帆船在晨曦中启航,象征着新的旅程开始。
- 江月皎犹在:明亮的江月依然挂在空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村鸡号未歇:村里的鸡鸣声尚未停止,显示出早晨的乡村生活。
- 萧然此时意:此时心中感到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情感状态。
- 轩盖定何物:不知车上载着什么,表现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思索。
- 却忆芝山巅:回忆起芝山的风光,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 匡庐坐超忽:曾在匡庐的闲坐,体现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 董生昔高蹈:提到董生,表明对古人高洁生活的敬慕。
- 于此采薇蕨:在此地采摘蕨菜,象征着自然的馈赠。
- 系我行役久:我在外漂泊已久,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
- 故乡渺难越:故乡似乎遥不可及,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终当返西神:最终会回到西方的神明,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 阳阿夕晞发:夕阳下的轻风拂发,暗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榜人鸣铜钲,素舸侵晓发”,工整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江月”比作人生的明亮与宁静,借景抒情。
- 拟人:村鸡的鸣叫赋予了生命的感觉,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清晨的启航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命态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积极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钲:象征着生活的开始和希望。
- 江月:代表宁静与美好的追忆。
- 芝山:象征着自然的高洁与优雅。
- 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榜人鸣铜钲”中的“榜人”指的是谁? a) 渔夫
b) 船夫
c) 旅人
d) 村民 -
诗中提到的“芝山”象征着什么? a) 人生的烦恼
b) 过往的回忆
c) 自然的高洁
d) 未来的希望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无所谓
b) 充满怀念
c) 绝望
d) 轻松
答案:
- b) 船夫
- c) 自然的高洁
- b) 充满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清晨启航的场景,但更强调旅途的匆忙与壮阔。
- 《静夜思》: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浓烈,意象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