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鱼》
时间: 2025-01-24 10:5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代潜鳞翠琰镌,双双依藻更依莲。
梦符端报屡丰兆,物盛宜歌大有年。
玉烛调和从可卜,金刀题咏又开先。
浑如泼剌波心跃,感召还知太守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悠久的历史中,青翠的鱼鳞如同美玉般的雕刻,鱼儿在水草中嬉戏,依偎在莲花旁边。梦中符号频频传来丰收的预兆,物产丰盛的时代让人们尽情歌唱,享受富足的年头。象征美好生活的玉烛调和着吉祥的卦象,金刀上铭刻的咏叹诗句更是开启了新的篇章。就像波涛汹涌的水面,心中澎湃的感受在跃动,感召人们也知道太守的贤明。
注释:
- 潜鳞:指隐藏在水中的鱼鳞,形容鱼儿在水中游动的状态。
- 琰镌:琰是一种美玉,镌刻则是雕刻,形容鱼鳞如玉般美丽。
- 依藻:依偎水草,形容鱼儿与水草的亲密关系。
- 梦符:梦中出现的符号,象征着预兆。
- 玉烛:象征吉祥与美好的生活。
- 金刀题咏:用金刀刻写的诗句,意味着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记录。
- 泼剌:形容波浪激荡,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激动。
- 太守:地方官员,这里指治理有道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蹇材望,字子望,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流畅,具有很强的自然情感与生活气息。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赞美和对贤明统治者的感激之情。诗中透露出一种欢快的生活氛围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题石鱼》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一个富饶、和谐的社会图景。诗中“何代潜鳞翠琰镌”一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静谧,鱼儿与水草的和谐共存,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接下来的“梦符端报屡丰兆”则转向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梦中符号的出现,暗示着丰收的预兆,表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幸福的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两句描绘自然与生物,后两句则转向社会与人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最后一句“浑如泼剌波心跃”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展现出对社会美好前景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代潜鳞翠琰镌:在何种时代,鱼儿在水中嬉戏,鱼鳞如玉般闪耀。
- 双双依藻更依莲:鱼儿成双成对,依偎在水草中,更依靠着美丽的莲花。
- 梦符端报屡丰兆:梦中的神秘符号不断传来丰收的预兆。
- 物盛宜歌大有年:物产丰盛,正适合人们唱歌庆祝,享受富足的年头。
- 玉烛调和从可卜:象征美好生活的玉烛,调和了吉祥的卦象。
- 金刀题咏又开先:用金刀刻写的诗句,开启了新的篇章与希望。
- 浑如泼剌波心跃:就像波涛涌动,心中激荡着喜悦的感受。
- 感召还知太守贤:感召人们意识到太守的贤明与治理之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儿的鳞片比作美玉,富有生动的形象。
- 拟人:鱼儿与莲花的依偎,赋予了自然生灵以情感。
- 对仗:如“依藻更依莲”,工整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贤良统治者的感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与繁荣的渴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潜鳞:象征隐藏的财富与生命力。
- 藻:代表自然环境的丰盛与生机。
- 莲:象征洁净与美好,常与高洁的品德相联系。
- 梦符: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预兆。
- 玉烛:象征吉祥与和谐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何代潜鳞翠琰镌”描写了什么? A. 鱼儿的美丽
B. 生活的贫穷
C. 自然的毁灭
D. 战争的惨烈 -
诗中的“梦符”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生活的苦难
D. 对敌人的仇恨 -
“物盛宜歌大有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无奈
B. 喜悦与庆祝
C. 忧愁与思念
D. 愤怒与抵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蹇材望的《题石鱼》相比,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但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由的向往;而杜甫的《春望》则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风格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