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竹枝词(二首)
作者: 丁鹤年 〔元代〕
原文展示:
水上摘莲青滴滴,
泥中采藕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
莲心清苦藕芽甜。
白话文翻译:
水面上采摘的荷花,青色的露珠滴落;
泥土中采摘的藕,洁白而纤细。
却笑着说,虽然同根却有不同的滋味,
莲心清苦而藕芽却甜美。
注释:
- 水上摘莲:指在水面上采摘荷花。
- 青滴滴:形容露水在荷花上闪烁的样子。
- 泥中采藕:指在泥土中采摘藕。
- 白纤纤:形容藕的颜色洁白且细腻。
- 同根不同味:虽然出自同一植物(莲藕),但口味却各异。
- 莲心清苦:莲的心(莲心)味道清苦。
- 藕芽甜:藕芽的味道甜美。
典故解析:
“同根不同味”指的是同一植物(莲藕)不同部分的味道差异,反映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句可引申为人生百态,虽然人们来源相同,但经历、性格、境遇各异,因而各有不同的滋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鹤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歌常常富有生活气息,深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的农村生活中,诗人通过描写水乡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情趣,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以轻松幽默的口吻,描绘了水乡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的生活情趣。开篇以“水上摘莲青滴滴”,展现出清晨水面上,荷花盛开的生动场景,水珠闪烁,生机勃勃。接下来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则转向了另一种景象,藕的洁白纤细与荷花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水乡农民的日常劳作。
诗的后半部分,“却笑同根不同味”,引出了诗的主题:虽然莲藕同根,但各有不同的风味,尤其是莲心的清苦与藕芽的甜美。这种对比不仅仅是自然物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这里通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事物虽然有相同的起源,但经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各自的独特性,反映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上摘莲青滴滴:描绘了清晨水面上采莲的美丽场景。
- 泥中采藕白纤纤:转而描述在泥土中采摘藕的细致情景。
- 却笑同根不同味:引出主题,强调相同来源的不同结果。
- 莲心清苦藕芽甜:具体叙述莲心与藕芽的味道差异,象征着多样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与藕比作人生的不同经历,蕴含哲理。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莲和藕的描绘,表达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反映了人们在同一环境中却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体验。
意象分析:
- 莲:象征着纯洁和美好,常被作为高洁人格的象征。
- 藕:代表着扎根于泥土的生活,体现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 水与泥:水象征着灵动与变化,泥则象征着稳定与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上摘莲青滴滴”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晚上的星空
- B. 清晨的水面
- C. 暴雨后的泥泞
-
“同根不同味”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 A. 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 B. 相同来源却有不同结果
-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杜甫
- 《菩萨蛮》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江南春》同样描绘了南方水乡的美丽风光,但更多的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而丁鹤年的《竹枝词》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中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