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7:43:22

十八里冈云有无,炎风扫地雪模糊。

山川通塞奚能问,閒看清波入太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枝词三首 其三
作者:吕诚 〔元代〕
十八里冈云有无,炎风扫地雪模糊。
山川通塞奚能问,閒看清波入太湖。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十八里的冈峦间,云层时隐时现,炎热的风掠过大地,带来模糊的雪影。
山川的通达与封闭又有什么好问的呢?不如悠闲地看那清波荡漾,流入太湖。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山脊、山岗。
  • 云有无:云层的变化,无常状态。
  • 炎风:炎热的风。
  • 扫地:扫过大地,形容风的强劲。
  • 模糊:不清晰、模糊的状态。
  • 通塞:开通与封闭。
  • :何,表示疑问。
  • :悠闲、不忙碌。
  • 清波:清澈的波浪。
  • 太湖:中国著名的大湖,象征着广阔与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太湖”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常被用来象征自然的宽广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沉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诚,元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之时,诗人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安宁与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三首 其三》以山川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心的宁静。诗中通过“十八里冈”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云雾的变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炎风扫过大地,带来了模糊的雪影,象征着世事的纷扰与复杂。诗人以“山川通塞奚能问”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显得十分洒脱。最后一句“闲看清波入太湖”,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淡然。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八里冈云有无:描绘了山冈之间云层的变化,暗示自然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
  • 炎风扫地雪模糊:炎热的风将雪影扫过,形成一种模糊的景象,暗示着生活中的复杂与不确定性。
  • 山川通塞奚能问:对于自然的通达与封闭,诗人显得不以为意,表现出淡定与自若。
  • 闲看清波入太湖:诗人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宁静,表达对生活的豁达与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风与雪的相互作用,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变化。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通塞”与“问”,形成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在纷扰的世事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与广阔,代表着人生的高峰。
  • :变化多端,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太湖:象征着包容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
    A) 黄河
    B) 太湖
    C) 长江

  2. “炎风扫地雪模糊”中“扫地”指的是什么?
    A) 清扫土地
    B) 风的强劲影响
    C) 雪的消失

  3.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A) 充满疑虑
    B) 超然淡定
    C) 热衷于争论

答案:

  1. B) 太湖
  2. B) 风的强劲影响
  3. B) 超然淡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宁静与思索。

诗词对比:
吕诚的《竹枝词》与李白的《庐山谣》均以山水为主题,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悠闲态度,而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