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胭支山头雨雪飞,
胭支山前人苦饥。
山下斧斤夜达旦,
山上閒云长自归。
白话文翻译:
胭支山顶上,雨雪纷飞,
胭支山前,人们正忍受饥饿。
山下,斧头和锯子声响彻整夜,
山上,闲云悠然自归。
注释:
- 胭支山:山名,位于诗人所处地方,可能象征着自然环境的恶劣。
- 雨雪飞:形容天气恶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 苦饥:形容人们在饥饿中忍受痛苦。
- 斧斤:斧头和锯子,代表砍伐的工具,暗示人们在辛勤劳作。
- 夜达旦:整个夜晚到天亮,形容工作辛苦且漫长。
- 闲云:指山上的云彩,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与人们的艰辛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诚,元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间疾苦,风格清新而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民众疾苦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间苦难,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吕诚的《竹枝词三首》其二,通过对比自然环境与人间困境,深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艰辛。诗的开头以“雨雪飞”引入,描绘了严酷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挑战。接着,诗人转向人们的苦难,描写“人苦饥”,生动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之后,诗人通过“山下斧斤夜达旦”来表现人们为了生计而不懈努力的形象,这种辛勤的劳动与“山上闲云长自归”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人们的辛苦与自然的恬淡,展示出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传达出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不禁思考人间的辛酸与苦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胭支山头雨雪飞:描写了山顶的恶劣天气,暗示自然环境的艰难。
- 胭支山前人苦饥:人们在恶劣的天气中依然忍受饥饿,突出人间的困境。
- 山下斧斤夜达旦:表现人们为了生存而辛勤劳作,显示出不懈奋斗的精神。
- 山上閒云长自归:闲云自在回归,形成与人们辛苦的鲜明对比,反映出社会的不平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山下人们的辛苦与山上闲云的悠闲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 意象:雨雪、饥饿、斧斤和闲云等意象构成了对自然与人间生活的深刻描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冷酷与人间的苦痛,反映了对社会的不满与对劳动者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人们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胭支山:象征自然环境的恶劣,与人们的生存困境交织在一起。
- 雨雪:代表自然的无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阻碍。
- 斧斤:象征人们的辛勤劳动,反映出他们为生存而奋斗的决心。
- 闲云:象征无忧无虑的生活,与人们的挣扎形成强烈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山下斧斤夜达旦”表达了什么?
- A. 人们的懒惰
- B. 人们的辛勤劳动
- C. 自然的美丽
- D. 诗人的忧虑
-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对__的关心。
-
判断题:诗中闲云的意象代表了人们的艰辛。 (对/错)
答案:
- B
- 劳动者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期间人民的困苦与流离,与吕诚的这首诗相呼应,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对民生困境的关注与描绘。两者都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吕诚研究》
- 《古诗词常用意象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