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宣义大师英公》
时间: 2025-01-10 23:15: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宣义大师英公
师颃 〔宋代〕
禅得玄机笔得精,
孤云光彩甚分明。
毫端落纸堪为宝,
海内无人不重名。
山约终归双履在,
髭因凉剃一刀轻。
何妨换取群鹅了,
却与迷徒指化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宣义大师英公的敬仰和赞美。诗中提到,禅宗的真谛和书法的精妙都在于对深奥之理的领悟。孤云的光辉显得十分鲜明,笔尖落在纸上,字迹如同珍宝,令世人所重视。作者感叹,山约最终归于双足行走,胡须因凉风而轻易剃去。诗的最后部分提到,何不把这些世俗的名声换来一群鹅,反而能够引导迷途者走向觉悟。
注释
- 玄机:指深奥的道理或哲理,此处与禅宗相关。
- 孤云:比喻修行者,或是高远的境界。
- 毫端:指笔尖,象征书法的精妙。
- 重名:被广泛认知,受人尊重。
典故解析
- 禅宗:一种中国佛教派别,强调个人的体悟和内心的觉醒。
- 双履:可能指修行者的足迹,象征着追求真理的路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师颃,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及书法,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师颃对宣义大师英公的追忆,表达了对其禅理和书法的钦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禅宗和书法艺术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宣义大师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禅宗和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开篇以“禅得玄机”引入,表明了禅宗的哲理不仅在于表面的修行,而在于对深意的领悟。接着,师颃用“孤云光彩”描绘出一种高远、清净的境界,暗示修行者应如孤云般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安宁。而“毫端落纸堪为宝”则将书法的价值提升到艺术的高度,表现出书法不仅是技巧,更是内心修为的体现。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山约终归双履在”暗示,真正的修行与觉悟是需要实践和脚踏实地的,胡须因风而轻易剃去,象征着在修行中对世俗的放下和对内心的清净。“何妨换取群鹅了”则表现出对名利的超然,强调了在修行中应当放下对物质的追求,转而引导他人走向觉悟的境地。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禅得玄机笔得精:禅宗的深奥哲理与书法的精妙技巧相辅相成,强调内心的领悟。
- 孤云光彩甚分明:犹如孤云般的修行者,其内心的光辉显而易见。
- 毫端落纸堪为宝:书法的每一笔都是珍贵之物,象征着艺术的价值。
- 海内无人不重名:在世间,人人都对其声名敬重,显示出影响力。
- 山约终归双履在:最终的修行之路在于行动,需行走于世。
- 髭因凉剃一刀轻:剃须的轻松比喻对世俗事物的轻松放下。
- 何妨换取群鹅了:放下名利,反而让人更接近真理。
- 却与迷徒指化城:引导迷途者走向觉悟,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云”比喻修行者的超脱。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 象征:书法和禅宗象征着艺术与哲理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禅宗与书法的高度赞美,同时表达了放下名利、回归内心的哲理,强调了引导他人走向觉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云:象征清净、高远的境界。
- 毫端:象征书法的艺术价值。
- 群鹅:象征世俗的名利和物质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禅得玄机”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禅宗的理解
b) 对书法的赞美
c) 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
“毫端落纸堪为宝”说明了什么? a) 书法的重要性
b) 纸张的珍贵
c) 字迹的美丽 -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名利至上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对他人的指责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探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感悟,但更加关注酒与诗的结合,表现出豪放的个性。
- 杜甫《春望》:则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展现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