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林讌会之什》

时间: 2025-01-10 21:57:17

鳌宫明丽倚春寒,讌会群仙喜纵观。

圣作照临新日月,御书飞动集龙鸾。

绮谈雅似闻天乐,琼液香胜饮露盘。

坐久杳同玄圃外,吟余飘若碧云端。

演纶视草微才怯,□□□□霈泽宽。

因想胶贤倍知幸,多云遭值太平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禁林讌会之什
作者: 韩丕〔宋代〕

鳌宫明丽倚春寒,
讌会群仙喜纵观。
圣作照临新日月,
御书飞动集龙鸾。
绮谈雅似闻天乐,
琼液香胜饮露盘。
坐久杳同玄圃外,
吟余飘若碧云端。
演纶视草微才怯,
霈泽宽。
因想胶贤倍知幸,
多云遭值太平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春寒的禁林中,神仙们欢聚一堂的美好场景。诗人在“鳌宫”中享受着春日的明丽,和群仙们共享盛会的喜悦。新日月的光辉照耀着,皇帝的书法如龙凤般飞扬。谈话绮丽如同天乐,琼液的香气比露水还要芬芳。坐久了,渐渐与外界的玄圃隔绝,吟唱的余韵如同漂浮在碧云之上。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微怯,但宽广的泽地让我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幸福。让人思索的是,贤者的相聚,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幸事,但在太平盛世中这样的机会却并不常见。

注释:

  • 鳌宫: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象征着仙境和美好。
  • 讌会:宴会,聚会,指神仙们的欢聚。
  • 圣作:指皇帝的文书或圣旨。
  • 御书:皇帝的书法,象征尊贵与权威。
  • 绮谈:华丽的谈话,形容谈话内容丰富多彩。
  • 琼液:美酒,象征珍贵的饮品。
  • 玄圃:指神仙的园地,象征着神秘的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典雅,常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题材。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和对神仙文化的崇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禁林中的宴会为主题,展现了一个理想的仙境。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生动描绘了宴会的氛围和神仙们的欢愉。通过“鳌宫明丽”的描写,诗人营造出一种春寒中温暖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讌会群仙喜纵观”,则强调了聚会的欢乐和神秘,仿佛在向读者传递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不仅仅是在描绘宴会的场景,更是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诗人在诗中还提到“贤者”的相聚,暗示在太平盛世中,贤能之士的共同交流是多么的珍贵,带有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思考。整体上,诗歌传达了对和平、幸福、以及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鳌宫明丽倚春寒”:描绘出春寒中的美丽鳌宫,营造出温暖的气氛。
    • “讌会群仙喜纵观”:神仙们欢聚一堂,享受盛会的喜悦。
    • “圣作照临新日月”:神圣的作品如新日月般光辉照耀。
    • “御书飞动集龙鸾”:皇帝的书法如龙凤飞舞,象征权威与荣耀。
    • “绮谈雅似闻天乐”:优雅的谈话如同天上的音乐。
    • “琼液香胜饮露盘”:美酒的香气比露水还要芬芳。
    • “坐久杳同玄圃外”:久坐后似乎与外界隔绝,与世无争。
    • “吟余飘若碧云端”:吟唱的余韵如同漂浮在碧云之上。
    • “演纶视草微才怯”:谈话中感到微微的怯意。
    • “霈泽宽”:宽广的泽地,感受到深厚的幸福。
    • “因想胶贤倍知幸”:思索贤者相聚的幸福。
    • “多云遭值太平难”:在太平盛世中,这样的机会却难得。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琼液香胜饮露盘”),对仗(如“圣作照临新日月,御书飞动集龙鸾”),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述神仙的聚会,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对贤者相聚的珍视,体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鳌宫: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神秘的世界,代表着追求和向往。
    • 春寒:代表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群仙:象征着智慧与和谐,反映了人们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 琼液:美好的饮品,象征着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鳌宫”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仙境
    • B. 战场
    • C. 城市
  2. 诗中提到的“绮谈”指的是什么?

    • A. 华丽的谈话
    • B. 垂钓
    • C. 读书
  3. “贤者的相聚”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对人际关系的忽视
    • B. 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 C. 对战争的悼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春江花月夜》: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唐诗宋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