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时间: 2025-01-10 22:18:24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 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 一作:人似;销 一作: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白话文翻译:

薄雾和浓云笼罩着,令人感到愁苦的漫长白昼,香炉里的香气渐渐消散。又到了重阳佳节,躺在玉枕和纱橱上,半夜的凉意刚刚透入。橱窗通向厨房,东篱的酒在黄昏时分饮用,袖子里飘荡着淡淡的香气。不要说这种情景不让人销魂,卷起窗帘,西风呼啸,人与黄花相比愈发显得消瘦。

注释:

  • 瑞脑:一种香料,常用于熏香,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金兽:指金色的香炉,象征着奢华与富贵。
  •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
  • 玉枕:用玉石做的枕头,象征着高贵与富裕。
  • 纱橱:轻薄的窗帘,透出微凉的夜气。
  • 暗香盈袖:指香气在袖子中弥漫,传达出一种细腻的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漱玉,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风细腻、婉约,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深受后人喜爱。她的作品多表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爱情、思乡等方面。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正值她生活的艰难时期,国破家亡,内心愁苦,情感深沉,故而在传统节日中更显孤寂与惆怅。

诗歌鉴赏: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通过渲染薄雾和浓云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便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阴郁的心境,白昼的漫长让人倍感孤独与忧伤。接着提到“瑞脑消金兽”,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缅怀,随着香气的消散,似乎预示着对往昔的追忆和失落。

在佳节重阳的背景下,李清照的心情愈发沉重。“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冷意,仿佛她的内心也随着季节的转变而愈发寒冷。酒后东篱的情景,尽管有暗香盈袖,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寂寞。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她在重阳节的感伤与失落,人与花的对比不仅凸显出她的愁苦,也反映了她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雾浓云愁永昼:描述天气阴沉,愁苦的情绪伴随着漫长的白昼。
  2. 瑞脑消金兽:香气减弱,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也逐渐消逝。
  3. 佳节又重阳:指传统节日,强调节日的到来与孤独感的对比。
  4.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形象地表现出夜晚的凉意与内心的孤寂。
  5. 橱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描绘了饮酒的场景,暗示着生活的平淡与无奈。
  6. 有暗香盈袖:尽管有香气的陪伴,但内心的孤独依然无法驱散。
  7. 莫道不销魂:反驳外界的评价,表达内心深处的痛苦。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最后的比喻,令人震撼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比黄花瘦”,以黄花比喻人的消瘦,形象生动。
  • 对仗:词中多处运用对仗,例如“玉枕纱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暗香盈袖”,使香气仿佛有了生命,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在节日中的孤独与愁苦,借助自然景象、节日传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和内心的孤寂,深刻反映了作者在国破家亡后的心境。

意象分析:

  • 薄雾浓云:象征着愁苦与阴郁的情感状态。
  • 重阳:代表着节日的聚会与孤独的对比。
  • 玉枕纱橱:体现了奢华生活与内心孤寂的矛盾。
  • 暗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瑞脑”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香料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乐器
  2.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孤独与愁苦
    • D. 希望
  3. “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 A. 菊花
    • B. 玫瑰
    • C. 月季
    • D. 牡丹

答案:1.A,2.C,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李清照与苏轼的作品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更着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苏轼则多了几分豪放与豁达。李清照的词句更显柔弱与愁苦,而苏轼则在忧伤中透出一丝乐观,体现了两位词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1. 《李清照词集》 - 详细收录李清照的词作及其解析。
  2. 《宋词三百首》 - 收录多位词人的经典作品,便于比较欣赏。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提供古诗词的背景和分析,帮助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