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时间: 2025-01-10 22:03:55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意思解释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原文展示:

半夜寻幽上四明,
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
何处玉箫吹一声。


白话文翻译:

在半夜时分,我悄悄地寻幽而上四明山,
用手攀着松树和桂花,仿佛触摸到了云朵。
我们彼此呼唤,已经来到无人之境,
不知道哪里传来一声玉箫的悠扬乐声。


注释:

  • 四明:四明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 :幽静、隐秘之地。
  • 松桂:松树和桂花,象征着高洁和清香。
  • 无人境:没有人的地方,代表宁静和隐逸。
  • 玉箫:一种古代乐器,象征优美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约735年-约799年),字子容,号逸人,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施肩吾游览四明山时的夜晚,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倾向于隐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登山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半夜寻幽”,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诗人手攀松树、桂花,感受自然的亲切与美好,营造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氛围。

接下来的“相呼已到无人境”,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虽身处幽静之地,但心中却充满了温暖与欢愉。最后的“何处玉箫吹一声”,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音乐的悠扬与自然的宁静交织在一起,令人心驰神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自在,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半夜寻幽上四明”:在夜晚时分,寻找幽静的地方,向四明山攀登。
    • “手攀松桂触云行”:用手攀爬松树和桂花,仿佛触摸到了云朵,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相呼已到无人境”:与同行者相互呼唤,已然走入无人之境,强调了宁静与隐逸。
    • “何处玉箫吹一声”: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扬的玉箫声,增添了神秘感,表现了自然的音乐之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玉箫”将音乐形象化,传达出自然的和谐美。
    • 对仗:如“半夜寻幽”与“相呼已到”,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情感,使得景物更生动。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由、宁静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 四明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静谧。
  • 松桂:代表着高洁与芬芳,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 玉箫:音乐的象征,表达了自然的灵动与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无人境”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C. 热闹的聚会

  2. “何处玉箫吹一声”中“玉箫”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自然的音乐之美
    C. 人与人之间的争斗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李白《庐山谣》:抒发对山水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追求,但施肩吾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施肩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