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望三首》

时间: 2025-01-11 05:17:40

岂但湖天好,诸村总可人。

麦苗染不就,茅屋画来真。

行止随缘著,江山到处新。

十年三过此,赢得鬓如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岂但湖天好,诸村总可人。
麦苗染不就,茅屋画来真。
行止随缘著,江山到处新。
十年三过此,赢得鬓如银。


白话文翻译:

这湖光山色不仅美丽,各个村庄也都令人陶醉。
麦苗的颜色没有染成,茅屋的描绘却是如此真实。
行走与停留都随缘而定,江山处处焕然一新。
十年间我三次路过这里,换来了鬓发如银的白发。


注释:

字词注释

  • 岂但:难道仅仅是。
  • 诸村:各个村庄。
  • 麦苗:指麦子的幼苗。
  • 染不就:染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行止:行走与停留。
  • 随缘著:随缘而定。
  • 江山:指大自然的景色。
  • 赢得:得到、换来。
  • 鬓如银:形容头发变白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代表性作品有《秋夕》、《小池》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

创作背景: 《过平望三首》是杨万里在旅行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乡村美景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作者通过简单的生活描写,反映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平望三首》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美丽自然和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对乡村风光的热爱。首句“岂但湖天好,诸村总可人”,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丽,还引入了村庄的景色,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接下来,“麦苗染不就,茅屋画来真”,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乡村的真实与生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在后两句中,“行止随缘著,江山到处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随性态度,强调了生活的变化与无常。而“十年三过此,赢得鬓如银”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尽管年华已逝,白发如银,却依然心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以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岂但湖天好,诸村总可人:不仅湖面和天空美丽,各个村庄也同样迷人。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欣赏。
  2. 麦苗染不就,茅屋画来真:麦苗的颜色没有染成,然而茅屋的画面却显得真实。利用对比突出自然与人造景观的美。
  3. 行止随缘著,江山到处新:无论是行走还是停留,都随缘而定,江山的景色处处新鲜。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4. 十年三过此,赢得鬓如银:十年间我三次经过这里,换来了银白的鬓发。感慨岁月流逝与生活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如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发的状态。
  • 对仗:如“行止随缘著,江山到处新”,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深思。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天: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麦苗:象征生长与希望。
  • 茅屋:代表朴素的生活与乡村的温馨。
  • 江山:象征广阔的自然与变化。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茅屋”是什么材料搭建的?

    • A. 木材
    • B. 茅草
    • C. 砖石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 A. 无所谓
    • B. 热爱
    • C. 恨恶
  3. 在诗中,十年三过此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旅途的疲惫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村庄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生活的理想。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美丽景色。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过平望三首》与杜甫的《望岳》,前者注重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后者则着重于对山岳的崇敬。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杨万里诗集
  2. 《宋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