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枝》

时间: 2025-01-10 22:18:56

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意思解释

折柳枝

作者: 施肩吾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白话文翻译:

在路边看到春天的杨柳,心中感伤,折断一枝又折断一枝。今年又在去年折柳的地方折柳,却不送别去年离去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伤见: 看到后产生的伤感。
  • 杨柳春: 杨柳在春天的美丽景象。
  • 一重折尽一重新: 每折一重柳枝,便是新的开始。
  • 不送: 不再送别。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折柳”在古代常用作送别的象征,柳树因其柔韧和春天的生机,常被用来寄托思念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景物和情感。

创作背景: 在唐代,春天是送别的季节,折柳成为一种习俗。诗人通过折柳的行为,表达自己对过往的留恋,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诗歌鉴赏:

《折柳枝》通过折柳这一简单的动作,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诗中,杨柳的春意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开篇的“伤见”便引入了诗人的情绪,显示出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离别的哀伤。

“今年还折去年处”一句,巧妙地把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延续结合在一起,仿佛每一年都在重温相同的离别场景。通过这种反复,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以及对离去者的眷恋。在“折尽一重新”中,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我安慰,尽管离别是必然的,但每次的折柳依旧是对生命和情感的重新体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离别的愁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施肩吾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人生中那种似乎永恒重复的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伤见路边杨柳春: 看到路边的杨柳,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到伤感。
  2. 一重折尽一重新: 每折柳枝都是对过去的重温,尽管新的柳枝又在生长。
  3. 今年还折去年处: 今年在去年的老地方折柳,仿佛时间在重复。
  4. 不送去年离别人: 不再送别已经离开的人,展现出对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杨柳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拟人: 柳树似乎也在与诗人共同感受离别的伤感。
  • 对仗: 诗中“折尽”和“折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折叠,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体现出人生在时间流逝中不断重演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 代表春天与离别,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 折柳: 体现出送别与再见的习俗,寄托着无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伤见路边杨柳春”中的“伤见”是什么意思?

    • A. 看到
    • B. 感到伤心
    • C. 伤害
    • D. 受伤
  2. “今年还折去年处”中的“去年处”指的是?

    • A. 去年的柳树
    • B. 去年的离别
    • C. 去年的春天
    • D. 去年的地方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 同样表达离别情感,但更为豪放;而《折柳枝》则表现出细腻而深沉的思念。
  • 《登鹳雀楼》: 通过壮阔的景象传递人生的哲思,与《折柳枝》中的细腻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