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马营》
时间: 2025-01-11 08:19: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河抱曲洲,河转洲面窄。
前瞻甲马营,近可半舍隔。
水傍一鳜鱼,腹剖尾正赤。
知是獭所祭,馀馂遗人食。
役夫取以至,令我三叹息。
自我去桑梓,海月十挂壁。
荐奠谁其尸,蘋藻空自碧。
食鱼感时序,行矣望乡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条弯曲的长河,河水环绕着一个小洲,河道渐渐变窄。远处可以看到甲马营,近在眼前却像隔着半个房舍。水边有一条鳜鱼,肚子剖开,尾部鲜红。知道这是獭所祭,剩下的鱼肉被人遗留下来供人食用。劳作的人把鱼拿过来,这让我不禁叹息三声。自从我离开家乡,海上的明月已经挂了十次。我不知道谁来为这个尸体祭奠,水草依旧青碧。吃了这条鱼,感慨时序的流逝,我便继续前行,向着故乡望去。
注释
- 长河:长而曲折的河流。
- 甲马营:军营,通常指有甲胄的骑兵驻扎之地。
- 鳜鱼:一种淡水鱼,肉质鲜美。
- 獭:水獺,一种捕食鱼类的动物。
- 荐奠:祭奠,献上祭品。
- 蘋藻:水草,象征着自然环境的美好与生机。
- 桑梓:桑树和梓树,常用以指代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之淳,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离乡在外的旅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甲马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一条环绕小洲的长河,生动形象,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甲马营,暗示着战争与动荡的背景,给人一种紧迫感。水边的鳜鱼则成为了诗中细腻情感的象征,它的祭奠让诗人感受到生与死的交替,生活的无常。
诗中不断提及的叹息,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从“自我去桑梓,海月十挂壁”一句中可以看出,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愈加感受到离家的孤独与无奈,仿佛每一个明月的挂起都在提醒他自己与故乡的距离。最后,诗人以“行矣望乡国”作结,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河抱曲洲:描绘了自然景观,长河环绕着小洲,展现出宁静的水乡风景。
- 河转洲面窄:河流的弯曲使得洲的面积显得狭小,暗示着环境的封闭与孤立。
- 前瞻甲马营:提及军营,暗示战乱背景,增加了诗的紧张氛围。
- 近可半舍隔:距离虽近,却隔着一段空间,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水傍一鳜鱼:自然的细节描写,鱼的出现引起了诗人的思考。
- 腹剖尾正赤:鲜明的图像,剖开的鱼肚子显示出生与死的对比。
- 知是獭所祭:提到祭祀,增强了祭祀文化的背景。
- 馀馂遗人食:剩余的鱼被人食用,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 役夫取以至:劳作的人们将鱼带来,暗示生活的苦涩。
- 令我三叹息:诗人因生活的无奈而感叹,情感真挚。
- 自我去桑梓:思乡之情,桑梓是故乡的代称。
- 海月十挂壁:时间流逝的象征,十次明月的挂起,暗示离家已久。
- 荐奠谁其尸:问谁来为死者祭奠,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 蘋藻空自碧:水草依旧青翠,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食鱼感时序:吃鱼的行为引发了对时光的感慨。
- 行矣望乡国:最终,诗人向着故乡前行,表达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鳜鱼”作为祭奠的象征。
- 对仗:如“长河抱曲洲,河转洲面窄”,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草的“空自碧”如同在诉说。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甲马营:象征战争的存在与人们生活的动荡。
- 鳜鱼:象征祭祀与人们对生死的反思。
- 桑梓:象征故乡,寄托了诗人深厚的乡愁。
- 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甲马营”是什么? a) 渔村
b) 军营
c) 商贸集市
答案:b -
“自我去桑梓,海月十挂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乡
c) 厌倦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鳜鱼”象征什么? a) 爱情
b) 生命的延续
c) 祭祀与生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此诗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风格上更加沉重,注重对战乱的描写。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离别的情感,风格清新而自然,与《甲马营》的沉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