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旸张敬之江楼分韵得台字》

时间: 2025-01-11 17:10:01

一笑江楼把酒杯,阑干倚遍重徘徊。

风生别浦潮回去,云暗前山雨过来。

秋冷丹枫先叶坠,节迟黄菊未花开。

凭高引领还兴感,昨日谁登戏马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笑江楼把酒杯,阑干倚遍重徘徊。
风生别浦潮回去,云暗前山雨过来。
秋冷丹枫先叶坠,节迟黄菊未花开。
凭高引领还兴感,昨日谁登戏马台。

白话文翻译

在江楼上举杯畅饮,我微笑着,倚靠在栏杆上,重重地徘徊。
微风吹来,别浦的潮水悄然退去,云层笼罩着前山,雨水随之而至。
秋天的寒意袭来,丹枫的叶子先行飘落,时节已晚,黄菊花尚未绽放。
我凭高远望,心中感慨万千,昨日究竟是谁登上了戏马台?

注释

  • 江楼:指江边的楼阁,常作为聚会、饮酒的场所。
  • 阑干:栏杆,指楼阁的护栏。
  • 重徘徊:反复徘徊,形容心情的犹豫与沉思。
  • 别浦:指江边的渡口。
  • 丹枫:指红色的枫树,象征秋天的景色。
  • 黄菊: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晚秋的气息。
  • 戏马台:古代的一种娱乐设施,通常用于马戏表演。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此诗提到“重阳”,即重阳节,传统的登高赏秋的节日。
  • 马台:戏马台是古代人们娱乐和聚会的场所,这里可能隐喻着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字子美,号退庵,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文人世家,通晓诗词和书法。他的诗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奔放的气质,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之后,诗人和友人一同在江楼上饮酒,感慨时光流逝与自然变化,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感慨和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后,诗人与友人在江楼上欢聚的场景。开篇“一笑江楼把酒杯”,轻松的氛围中,诗人以酒助兴,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随着“阑干倚遍重徘徊”,诗人又将情感引入沉思,表现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风起潮退、云暗雨来,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秋天的气息,更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尤其是“秋冷丹枫先叶坠”,使用了形象的比喻,传达出一种孤独与美的交织感。

最后两句“凭高引领还兴感,昨日谁登戏马台”则将思绪引向回忆,表现了对往昔欢愉的怀念。诗人在高处凭栏而望,内心的感慨如潮水涌来,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笑江楼把酒杯:轻松愉快的氛围,体现出友人间的亲密。
  2. 阑干倚遍重徘徊:表现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感受和内心的思考。
  3. 风生别浦潮回去: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时光的流逝。
  4. 云暗前山雨过来:天气变化的描写,暗示了不确定性与忧愁。
  5. 秋冷丹枫先叶坠:用丹枫的凋落表现秋天的寒冷,暗含人生的无常。
  6. 节迟黄菊未花开:时节的推迟,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失落。
  7. 凭高引领还兴感:高处眺望,引发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8. 昨日谁登戏马台:最后一句引人深思,回忆往昔的欢愉,感叹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冷丹枫先叶坠”,用枫树象征秋季的到来。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了情感,如“风生别浦潮回去”,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诗的每两句有明显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表达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哲思,以及对友谊与美好时光的怀念。整体情感基调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的深邃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楼:象征聚会与思考的场所,代表友谊与欢聚。
  • 丹枫:秋天的象征,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黄菊:期待与美好,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阳”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秋冷丹枫先叶坠”中的“丹枫”指什么?

    • A. 红色的枫树
    • B. 银杏树
    • C. 松树
  3. 诗中提到的“戏马台”是什么用途的设施?

    • A. 观景台
    • B. 娱乐设施
    • C. 祭祀场所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出对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风格较为豪放,而周端臣的诗则更显细腻。
  • 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秋天的意境,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而周端臣则更强调内心的感慨与回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周端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