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

时间: 2025-01-11 14:04:44

朱门茅屋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

却是梅花无世态,隔墙分送一枝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门茅屋偶为邻,
北阮那怜南阮贫。
却是梅花无世态,
隔墙分送一枝春。

白话文翻译:

朱门与茅屋偶然为邻,
北方的阮氏何曾怜悯南方的阮氏贫困。
梅花却无世俗的态度,
隔着墙壁送来一枝春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朱门:红色的大门,象征富贵人家。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贫困。
  • 南阮北阮:阮氏家族分布在南北,北阮和南阮的对比暗示贫富差距。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传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 世态:世俗的态度与社会风气。
  • 枝春:春天的象征,代表希望与生机。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朱门”和“茅屋”的对比代表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阶级分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贫富悬殊的时期。作者通过两者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人情的温暖,表达了对贫苦人家的同情与对高洁梅花的赞美。

诗歌鉴赏:

《朱门》是一首极具社会意义的诗,诗人在简短的四句中,深刻地描绘了贫富差距及人性的冷暖。首句提到“朱门茅屋偶为邻”,将富贵与贫困并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分裂与无情。接着“北阮那怜南阮贫”,北方的阮氏家族对南方阮氏的贫困无动于衷,体现了人情的冷漠与社会的无情。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却转向梅花,“却是梅花无世态”,梅花的高洁与坚韧在此时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它不受世俗的影响,隔着墙壁送来春意,暗示了在困境中仍然存在的温暖与美好。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光辉的追求,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朱门茅屋偶为邻:朱门与茅屋偶然相邻,暗示着富贵与贫困的对立。
  2. 北阮那怜南阮贫:北方的阮氏不关心南方阮氏的贫困,传达了社会冷漠。
  3. 却是梅花无世态:梅花独立于世俗之外,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4. 隔墙分送一枝春:梅花的春意透过墙壁传递,带来希望与温暖。

修辞手法:

  • 对比:朱门与茅屋的对比,强调了贫富差距。
  • 象征: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与希望。
  • 隐喻:梅花的春意隐喻着人间的温情与希望。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敏感与对人性美的向往,表达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高尚品质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门:象征权势与财富。
  • 茅屋:象征贫困与无助。
  • 梅花:代表高洁、坚韧与超脱。
  • :象征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朱门”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忍耐
    D. 友谊

  2. 诗中的“梅花”代表了什么?
    A. 绝望
    B. 高洁与希望
    C. 渴望
    D. 冷漠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贫苦人家的生存困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探讨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周端臣的《朱门》更侧重于社会对比与人性探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心境的交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