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司马惠九头柑柬谢限三字》
时间: 2025-01-11 08:16: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壖残腊试霜柑,才挹清香兴已酣。
采自千头金颗重,携来九瓣玉浆甘。
种传瓯粤原无匹,宴饮华林旧赐三。
不是乘槎远行役,殊方佳味那能谙。
白话文翻译
在海壖的残腊时节,试吃霜柑,刚刚品味到清香,兴致便已高涨。
这柑橘采自千头树,果实沉重,带来九瓣甘美的果肉。
这种水果在瓯越地区传承下来,实属无与伦比,宴饮时在华林曾赐予过三次。
这不是乘坐木筏远行的劳役,怎会懂得这种独特的美味呢?
注释
- 海壖:指海边的一个地方,特指与海有关的区域。
- 腊:指农历十二月,年末时节。
- 霜柑:特指霜降后成熟的柑橘,果肉鲜嫩。
- 千头:形容柑橘树的繁茂,果实累累。
- 玉浆:指果汁,形容其甘美如玉液。
- 瓯粤:指的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地区,特别是浙江、广东一带。
- 华林:古代名胜,常用来指代宴饮之地。
- 乘槎:乘坐木筏,指远行的劳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熊学鹏,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诗题,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恰逢腊月,正是霜柑丰收的季节。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美味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食的重视和人们在节庆时的欢愉气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霜柑为主题,借助具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食的热爱。开篇以“海壖残腊试霜柑”引入,展现了季节的特征与自然的馈赠,随即以“才挹清香兴已酣”表达了品尝柑橘时的愉悦与兴奋。诗中“采自千头金颗重,携来九瓣玉浆甘”则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出霜柑的丰盈与甘美,给人一种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中间部分提到“种传瓯粤原无匹”,不仅展现了柑橘的地域性,还隐含了对传统的传承与珍视。最后两句“不是乘槎远行役,殊方佳味那能谙”则使全诗升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与欣赏,强调了对美味的认知并非来自于远行的劳苦,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细腻品味。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种水果的赞美,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壖残腊试霜柑:在腊月的海边,开始尝试霜柑,点明时间与地点。
- 才挹清香兴已酣:刚刚吸入香气,兴致已然高涨,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 采自千头金颗重:柑橘的果实沉甸甸,形容其丰盈,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携来九瓣玉浆甘:描述果实的甘美,突出其细腻的口感。
- 种传瓯粤原无匹:强调此种柑橘在瓯越地区独一无二,展现地方特产的珍贵。
- 宴饮华林旧赐三:提到曾在华林宴饮时享用过三次,增添了历史感。
- 不是乘槎远行役:否定了美味的获取来自远行的辛劳,反而是对生活的细致品味。
- 殊方佳味那能谙:强调对于特殊美味的理解并非来自远行,而是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柑橘比作“金颗”和“玉浆”,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千头金颗重,九瓣玉浆甘”,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无匹”来形容柑橘的珍贵,使其更加突出。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霜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馈赠的感激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与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柑:象征着冬天的丰收与自然的恩赐。
- 金颗:象征着丰盈与价值,突显果实的珍贵。
- 玉浆:象征着甘美与细腻,传达出对美好味道的向往。
- 华林:象征着宴饮的雅致与历史感,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霜柑”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 A. 颜色鲜艳
- B. 果肉甘美
- C. 产量丰富
- D. 皮薄
-
诗中提到的“千头金颗重”是形容什么?
- A. 柑橘的外形
- B. 柑橘的口感
- C. 柑橘的数量
- D. 柑橘的重量
-
作者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什么?
- A. 对远行的赞美
- B. 对美味的理解来源于细致的生活
- C. 对柑橘的热爱
- D. 对宴饮的怀念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熊学鹏与王维的《山居秋暝》: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景,然而熊学鹏更侧重于对特定美味的细腻品味,而王维则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沉静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熊学鹏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