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月·蛮府辍棹时》
时间: 2025-01-10 23:23: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芙蓉月·蛮府辍棹时
作者: 朱彝尊 〔清代〕
蛮府辍棹时,梅熟处日日阑风吹雨。
无心好梦,早被行云勾住。
难道今番是梦,梦里分明说与。
留不得,翠衾凉,珠泪飘残蜜炬。
啼鹃满山树。
谢多情小鸟,劝侬归去。
秋期过了,夜月寒生南浦。
执手枯荷池上,宛种玉。
亭东路。
贪梦好,问柔魂,可曾飞度。
白话文翻译
在蛮府停船的时候,梅花已经成熟,日复一日地在阑风细雨中飘落。
无意中的美梦,早已被游云勾走。
难道这次真的是梦,梦中分明告诉我。
无法留住,美丽的被褥冷了,泪珠如同飘落的蜜蜡。
山间啼叫的杜鹃满树皆是。
多情的小鸟,劝我快点回去。
秋天已经过去,寒冷的夜月照亮了南浦。
牵手在枯荷池畔,宛如种下的玉。
在亭子的东边小路上。
贪恋梦境,问问柔情的灵魂,是否曾飞过。
注释
- 蛮府: 指的是南方的某种水乡,可能指的是江南地方。
- 辍棹: 停止划船。
- 阑风: 细微的风,常用于描写景致的柔和。
- 无心好梦: 指的是无意间做的美梦。
- 行云: 流动的云,常用来象征流逝的时间。
- 翠衾: 绿色的被褥,通常象征温暖的依偎。
- 蜜炬: 蜡烛,蜜蜡做的蜡烛,这里可能象征着光明和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年-1685年),字佩华,号贞白,晚号白华,清代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清代,正值朱彝尊在南方游历期间。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芙蓉月·蛮府辍棹时》是一首抒情词,表达了作者在水乡的游历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整首词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词的开篇描绘了蛮府的美丽景色,通过“梅熟处日日阑风吹雨”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接着,作者以“无心好梦”引入对梦境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梦境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小鸟的劝说,表达了对归去的渴望,暗示着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同时,“秋期过了,夜月寒生南浦”则进一步强化了季节变迁带来的孤寂感和冷清感。结尾的“贪梦好,问柔魂”则流露出对美好回忆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形式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朱彝尊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蛮府辍棹时,梅熟处日日阑风吹雨。”: 描绘了在蛮府停船时的情景,梅花已熟,细雨轻风中透出宁静与美丽。
- “无心好梦,早被行云勾住。”: 意指美梦无意间被云彩带走,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失落。
- “难道今番是梦,梦里分明说与。”: 诗人对梦的怀疑,体现了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
- “留不得,翠衾凉,珠泪飘残蜜炬。”: 形象地表露出失去美好后的愁苦,翠衾的寒冷与泪水的飘落象征着失落的爱情。
- “啼鹃满山树。”: 通过杜鹃的啼鸣,进一步渲染出孤独的氛围。
- “谢多情小鸟,劝侬归去。”: 小鸟的劝告成为对作者情感的引导,表现出对现实的逃避。
- “秋期过了,夜月寒生南浦。”: 反映出季节的变迁,带来一丝寒意和孤寂。
- “执手枯荷池上,宛种玉。”: 牵手的意象浪漫而美好,象征着珍贵的情感。
- “亭东路。”: 暗示着未来的道路仍需继续前行。
- “贪梦好,问柔魂,可曾飞度。”: 对梦的留恋,询问柔情的灵魂是否曾经飞翔。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泪珠如同飘落的蜜蜡”,通过比喻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 小鸟劝说的形象,赋予自然界以情感,增强了词的亲切感。
- 对仗: 词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流逝人生的无奈,主题深刻,意境凄美。
意象分析
- 蛮府: 代表南方水乡的美丽和宁静。
- 梅熟: 象征时光的流逝及美好事物的成熟。
- 翠衾: 暗示依偎的温暖与失去的冷漠。
- 珠泪: 表达情感的伤感与脆弱。
- 啼鹃: 象征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蛮府辍棹时”中的“辍”字意思是什么?
A) 离开
B) 停止
C) 开始
答案: B) 停止 -
诗中提到的“翠衾”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衣服
B) 绿色的被褥
C) 绿色的植物
答案: B) 绿色的被褥 -
诗中“小鸟劝侬归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归乡的愉悦
B) 对现实的逃避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B) 对现实的逃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朱彝尊《芙蓉月·蛮府辍棹时》与李清照《如梦令》的对比:两者都涉及梦境与现实的关系,但朱彝尊更强调对流逝时光的无奈,而李清照则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参考资料
- 朱彝尊的诗词集
- 《清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