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兰舟·萧萧乌帽黄衫》
时间: 2025-01-10 23:14: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岩。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四海九州,茫茫东北,渺渺西南。松霜杉露毵毵。龙门隔如参井,青城佳气与天参。蔽山充野,牡丹红外茯苓甘。鹤顶凝丹,隙驹蹀躞,尽百年闲。乾坤云海风帆。谯名定,涪陵人。受道于伊川。后弃乡里,隐河洛。复归蜀,居青城之老人村,至今尚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位身穿黄衫、戴着乌帽的人。他在烟水缥缈的山岩间行舟,清风明月映衬着他那双如秋水般清澈的碧眼。大江南北,广阔的天地,东北的茫茫大地与西南的渺渺山川尽收眼底。松树在霜雪中矗立,杉树沐浴在露珠中,风景如画。龙门的阻隔让人想起深井,青城的灵气如天上的星星。山野被遮蔽,牡丹在外艳丽,茯苓也显得甘甜。鹤顶上凝结着丹霞,奔跑的马儿轻轻踱步,悠闲自得,仿佛已过了百年。天地如云海中扬帆,谯名已定,我是涪陵人,曾在伊川求道。后弃故乡,隐居于河洛,最终归回蜀地,居住在青城的老人村,如今依然存在。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雨声,常用来表现秋天的萧索。
- 乌帽黄衫:指代人物的打扮,乌帽是黑色的帽子,黄衫是黄色的衣服,描绘出一种朴素的形象。
- 青城:指青城山,位于四川,是道教圣地之一。
- 龙门:传说中的地方,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伊川:指伊川,古代著名的道教文化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质,宋代诗人,生于涪陵,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怀,对道教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质的隐居生活有关,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的青城和龙门等地,都是他曾经修道的地方。
诗歌鉴赏:
此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质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与实践。开篇的“萧萧乌帽黄衫”不仅描绘了一个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烟水拍云岩”则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仿佛可以听到水面轻拍岩石的声音,增强了诗的画面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多次提到的“青城”与“龙门”,不仅是地理上的象征,更是诗人心灵归宿的象征,表现了他对道教清净无为生活的追求。结尾处的“至今尚存”则让整首诗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追溯一种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萧萧乌帽黄衫”:描绘一个朴素的人物形象。
- “烟水拍云岩”: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朦胧的美感。
- “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 “四海九州,茫茫东北,渺渺西南”:展现广阔的天地,诗人胸怀壮志。
- “松霜杉露毵毵”:描绘秋冬的自然景象,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龙门隔如参井”:意象深远,象征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鹤顶凝丹,隙驹蹀躞,尽百年闲”: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龙门隔如参井”,不仅形象生动,也引发读者的联想。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乌帽:象征朴素与清新。
- 黄衫: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
- 青城: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归隐之地。
- 龙门: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城”指代哪个地方? A. 四川
B. 湖南
C. 浙江
D. 陕西 -
诗中“萧萧乌帽黄衫”主要描绘了什么? A. 风景
B. 人物形象
C. 动植物
D. 历史事件 -
诗中的“龙门”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乡愁
D. 亲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质 vs. 王维:
- 王质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与隐居生活,追求一种道教哲学的宁静;而王维则在山水诗中更多地融入了禅意与哲理思考,两者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王质诗文选》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