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
时间: 2025-01-11 05:22: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
作者: 尤袤 〔宋代〕
尝记寻芳到习池,
攀条频认去年枝。
晓穿曲径千林去,
晚度危桥一木支。
不避春寒来得得,
只缘人望故迟迟。
无钱可办辚浮醉,
报答春光只有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曾经在习池寻花的经历,时常攀着树枝辨认去年的花朵。清晨我沿着曲折的小路穿越千林,傍晚时分则小心翼翼地渡过一座摇摇欲坠的木桥。不怕春寒的侵袭而来,只是因为人们的期待而显得迟缓。手头没有钱去享受浮沉的醉意,唯有用诗歌来回报春天的美好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习池: 指一个常去的池塘,寻芳之地。
- 攀条: 攀爬树枝,寻找花朵。
- 去年枝: 去年开花的树枝,表现对往昔的追忆。
- 晓穿: 清晨时穿过。
- 危桥: 摇摇欲坠的桥,形容桥的危险。
- 辚浮醉: 浮沉的醉意,这里指挥霍金钱的奢侈。
- 春光: 春天的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寻芳”与春天的寻花、游玩的传统相关,表达了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而“无钱可办辚浮醉”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经济困境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袤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的时节,诗人回顾过去的寻花经历,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春天寻花的情景,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尝记寻芳到习池,攀条频认去年枝”开篇即引入了寻芳的主题,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再现了春日的生机。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诗人清晨和傍晚的行程,展现了他在自然中的游历和独特体验。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入生活的困境,尤其是“无钱可办辚浮醉,报答春光只有诗”的句子,透露出诗人对经济拮据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以诗歌来回报春天的美好意愿。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景色,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典型的宋代文人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尝记寻芳到习池: 回忆曾经到习池寻花的情景,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
- 攀条频认去年枝: 通过攀爬树枝认识去年的花,表现出对花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
- 晓穿曲径千林去: 清晨沿着曲折的小路穿越林间,描绘了春日的宁静与美丽。
- 晚度危桥一木支: 傍晚时小心通过摇摇欲坠的桥,暗示了生活的不易。
- 不避春寒来得得: 不怕春寒而来,表现了对春天的执着追求。
- 只缘人望故迟迟: 由于人们的期待而显得迟缓,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 无钱可办辚浮醉: 经济拮据,无法享受奢华的生活。
- 报答春光只有诗: 用诗歌来回报春天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危桥”比喻生活的不稳定。
- 拟人: “春光”被赋予了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结。
- 对仗: 全诗保持了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反思。诗人用诗歌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习池: 象征着宁静与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 春寒: 代表着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危桥: 象征着不稳定和生活的风险。
- 诗: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与对现实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习池”是指什么地方?
A. 一条河流
B. 一个池塘
C. 一座山
答案: B -
“无钱可办辚浮醉”中的“辚”字指的是什么?
A. 醉酒
B. 钱财
C. 车轮
答案: C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绝望
B. 怀旧与感慨
C. 喜悦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慨。
- 《春夜喜雨》 (杜甫): 同样描写春天的美好与自然景象。
诗词对比
- 尤袤 vs. 杜甫: 尤袤的诗更注重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和历史的意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尤袤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意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