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留召伯埭》

时间: 2025-01-11 06:37:46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

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暑留召伯埭
尤袤 〔宋代〕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
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中,感受到的无奈与困扰。诗人感叹清风未至,烈日依旧强烈,自己一生都在山林中生活,悠闲自在。如今却因官职而奔波于王事之间,在三伏的酷暑中行走。他并非身着轻便衣物的游子,却也同样受到困扰。虽然心中仍然挂念着家中的美味佳肴,却无从摆脱这种羁绊。诗人感慨,最终追求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这种漂泊的生活?陶渊明或许会嘲笑这些人,为什么不回归隐逸的生活呢?

注释:

  • 清风:指凉爽的风,代表舒适与清凉。
  • 烈日:指强烈的阳光,象征酷暑。
  • 平生:一生,生平。
  • 散发:指放松头发,形容闲适。
  • 褦襶儿:指身着轻便衣物的游子,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 俎豆:指吃饭的器具,象征家中的美好生活。
  • 羁馽:指囚禁、束缚的生活。
  • 渊明:指陶渊明,代表隐士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尤袤,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曾任官职,然其为人洒脱,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官场的无奈。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大暑时节,诗人因官职而不得不远离自然与家乡,身处炎热与奔波之中,生发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炎热的夏季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官场繁忙的无奈。开头两句,清风未至,烈日依旧,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炙热的压迫感。诗人身处山林,曾经的悠然自得被现实的官务所打破。接着,诗人以“我非褦襶儿”表明自己并非游子,暗示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感受到的困扰与无奈。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家庭美好生活的怀念,然而却受到羁绊,无法逃脱。最后,诗人提到陶渊明,强调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繁忙生活的不满。

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音乐性。情感上,诗人在无奈中透出一丝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希望能够回归自然,享受自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表达了酷热的环境,清风未至,烈日依然高悬。
    • 第二句:回忆自己在山林中的生活,放松自在。
    • 第三句:官职的责任使得自己不得不离开那种生活。
    • 第四句:自我辩解,强调自己并非轻松自在的游子,反而感到困扰。
    • 第五句:对家中美食的怀念,表达出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 第六句:反思自己的追求,感受到生活的漂泊与无根。
    • 第七句:提到陶渊明,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清风与烈日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环境的极端。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炎热夏日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自由和隐逸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清凉与舒适,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烈日:象征困扰与压迫,表现生活的艰难。
  • 山林:象征自然与自由,代表诗人内心的理想生活。
  • 俎豆:象征家庭与安逸,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无奈与向往
    C. 愤怒

  2. “我非褦襶儿”中的“褦襶儿”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游子
    C. 隐士

  3.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尤袤的《大暑留召伯埭》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尤袤更多地反映了官场的无奈与生活的困扰,而陶渊明则直接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陶渊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