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春前得雪》

时间: 2025-01-11 01:23:02

冻云排阵拥山椒,待伴还应不肯消。

皎月冰壶千顷夜,冷烟茅屋几家朝。

梅枝堆亚难寻萼,萱草侵凌不辨苗。

残甲败鳞随处是,被谁敲折玉龙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甲午春前得雪
作者: 尤袤 〔宋代〕

冻云排阵拥山椒,
待伴还应不肯消。
皎月冰壶千顷夜,
冷烟茅屋几家朝。
梅枝堆亚难寻萼,
萱草侵凌不辨苗。
残甲败鳞随处是,
被谁敲折玉龙腰。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冬云中,积雪层层覆盖着山椒树,似乎还要继续停留不肯融化。明亮的月光洒在千顷的冰面上,寒烟笼罩着几间茅屋,迎接清晨的到来。梅花的枝头上积雪重重,难以见到花蕾,而萱草也因积雪而被淹没,难以辨认出新苗的模样。四处都是残破的盔甲和鱼鳞,仿佛是被谁敲打折断了的玉龙腰身。

注释:

  • 冻云:寒冷的云,意指天气寒冷。
  • 山椒:一种植物,常用于调味。
  • 皎月:明亮的月亮。
  • 冰壶:指冰面,形容如壶般平整的冰雪覆盖。
  • 冷烟:寒冷的雾气或烟雾。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梅枝堆亚:梅枝上积雪重重,形容梅花的状态。
  •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通常与母亲的思念联系在一起。
  • 残甲败鳞:战甲和鱼鳞,象征战争的残酷和遗留的痕迹。
  • 玉龙腰:比喻美丽的东西被损坏,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袤,字仲华,号澹园,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甲午年春季,正值寒冷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雪景,反映了自然的冷峻与人间的孤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甲午春前得雪》是一首描绘冬季雪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寒冬的肃杀与静谧。诗的开头,"冻云排阵拥山椒",用“冻云”形象地展现了寒冷的气候,给人一种压迫感。随后的“皎月冰壶千顷夜”,则通过月光照耀下的冰面描绘了夜的宁静与美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冷烟茅屋几家朝”中,几间茅屋在冷烟中隐约可见,反映了人们在严寒中挣扎的景象,诗人似乎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充满了同情。接下来的“梅枝堆亚难寻萼”,则将焦点转向梅花,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人们在寒冷中对温暖的渴望与对生命脆弱的思考。尤袤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冻云排阵拥山椒:寒冷的云层密布,像军阵一样紧紧围绕着山椒树,展现了严寒的气候。
  2. 待伴还应不肯消:雪似乎还不愿意融化,暗示着寒冷的延续。
  3. 皎月冰壶千顷夜:明月照耀着广阔的冰面,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景象。
  4. 冷烟茅屋几家朝:几间茅屋在寒烟笼罩下,显得孤独而冷清。
  5. 梅枝堆亚难寻萼:梅花枝头积雪太多,花蕾难以辨认,暗示春天迟迟未至。
  6. 萱草侵凌不辨苗:萱草被雪覆盖,无法分辨苗芽,表现了生命的脆弱。
  7. 残甲败鳞随处是:战斗后留下的残骸,展现战争的惨烈。
  8. 被谁敲折玉龙腰:美好的事物受到了损害,令人感到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皎月冰壶”,将明月比作冰壶,形象生动。
  • 拟人:如“待伴还应不肯消”,赋予雪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各句结构相似,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景,反映了自然的冷峻与人间的孤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冻云:象征着寒冷与压迫。
  2. 皎月: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3. 梅枝:象征着坚韧与春天的希望。
  4. 残甲: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冷烟茅屋几家朝”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热闹的集市
    • B. 寒冷的清晨
    • C. 繁华的街道
    • D. 宁静的夜晚
  2. 填空题:诗中“皎月冰壶千顷夜”中的“冰壶”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思考。 (对/错)

答案:

  1. B
  2. 冰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尤袤的《甲午春前得雪》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但尤袤在描绘寒冬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时,更加细腻;而李白则通过夜色和河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