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极目洪波渺,轰轰浪接天。
江心分殿宇,敕赐号宁渊。
日照山如画,云浓小似烟。
休寻蓬岛地,只此水中仙。
白话文翻译:
放眼望去,波涛汹涌,海面渺茫,轰鸣的浪潮直连天空。江心分出一座座殿宇,赐名为宁渊。阳光照耀下的山峦如画,浓云缭绕,似轻烟一般。不要再去寻找那蓬莱仙岛,这里就是水中的仙境。
注释:
- 极目:目光所及的远方。
- 洪波渺:巨大的波涛,看起来渺小而遥远。
- 轰轰:形容波涛的声音,象征波澜壮阔。
- 敕赐:皇帝的命令和赐封。
- 宁渊:宁静的深渊,这里指代所描绘的美丽环境。
- 蓬岛: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象征仙境或理想世界。
典故解析:
- 蓬莱仙岛:传说中的神仙之岛,代表着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
- 江心分殿宇:可能暗指江中有如宫殿般的岛屿,象征着人间的美好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祥,号天池,南宋词人,生于绍兴,卒年不详。其词清新俊逸,具有独特的风格,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创作背景:
《宁渊观》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心态复杂的历史背景。诗人通过描绘宁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诗歌鉴赏:
《宁渊观》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河景象,诗人以极为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自然的伟大与美丽。开篇的“极目洪波渺,轰轰浪接天”,通过“极目”与“洪波”的对比,营造出一幅辽阔的海洋图景,体现了自然的宏伟。接下来的“江心分殿宇”,则将视角从远处拉近,描绘了江心中的美丽岛屿,让人感受到一种安宁与宁静。
“日照山如画,云浓小似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阳光照射下的山峦如同画卷般美丽,浓厚的云雾又如轻烟一般,增强了诗的意境之美。最后一句“休寻蓬岛地,只此水中仙”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反思,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满足与珍惜,认为在这片水域中便有仙境,无需再去寻找其他地方。
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闲适、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极目洪波渺:放眼望去,波涛浩瀚无边,让人感到渺小。
- 轰轰浪接天:巨浪的声音震耳欲聋,似乎要与天空相接。
- 江心分殿宇:江水中分隔出若干小岛,宛如宫殿般的美丽景象。
- 敕赐号宁渊:这些小岛受到皇帝的赐封,称为“宁渊”,象征着安宁。
- 日照山如画:阳光照耀下的山峦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
- 云浓小似烟:浓云缭绕,轻似烟雾,营造出恬静的氛围。
- 休寻蓬岛地:不必再去寻找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 只此水中仙:这里就是水中的仙境,意指身处此地便是理想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画,增强了自然的美感。
- 拟人:浪涛“轰轰”的声音,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
- 对仗:如“极目洪波渺,轰轰浪接天”,展现了诗人对音韵的把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满足,反映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洪波: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浩瀚。
- 殿宇:代表着人间的美好与理想。
- 宁渊:象征着安宁与祥和的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宁渊观》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孝祥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蓬莱仙岛”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历史遗迹
-
诗中“日照山如画”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夸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描绘山水的壮丽。
- 《早发白帝城》(李白):表现自然的变化与诗人的心境。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题西林壁》(惠能):通过山水景象探讨人生哲理,意境与张孝祥的《宁渊观》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