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时间: 2024-09-19 22:13:42

借雨寻山故自奇,幕中佳客肯相随。

清游端拜史君赐,此乐讵容儿辈知。

暗谷水来鸣杂佩,远峰烟断出脩眉。

庾楼百尺江千里,遥忆凭高政索诗。

意思解释

再和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原文展示:

借雨寻山故自奇,幕中佳客肯相随。
清游端拜史君赐,此乐讵容儿辈知。
暗谷水来鸣杂佩,远峰烟断出脩眉。
庾楼百尺江千里,遥忆凭高政索诗。

白话文翻译:

借着雨水,我在山中游玩,觉得格外奇妙。帐篷里有佳宾愿意与我同行。
清淡的游玩中,我恭敬地拜访了史君所赐的雅趣,这样的乐趣难以让年轻人理解。
幽暗的山谷里水声潺潺,仿佛是佩饰的叮当声,远处的山峰在烟雾中隐去,仿佛露出了修长的眉。
庾楼高达百尺,江水绵延千里,遥想当年我在高处吟咏的情景。

注释:

  • 借雨:借着雨水,指的是在雨天游玩。
  • 幕中佳客:帐篷中的佳宾,指的是知音或朋友。
  • 清游:指清淡的游玩或雅游。
  • 史君:史君指史浩,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高雅的情趣。
  • 脩眉:指细长的眉,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 庾楼:庾楼是指一个具体的高楼名,象征高远的情怀。

典故解析:

  • 史君:史浩是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代表了当时文人的风雅。
  • 庾楼:庾楼是古代著名的楼阁,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对山水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希白,号澹然,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山水自然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张孝祥游山玩水之际,借景抒情,表达与友人共游的乐趣以及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与友人相处的欢愉。首句“借雨寻山故自奇”开篇即点明了游玩的契机,雨水使得山野显得更为奇妙,增加了游玩的趣味。在描绘中,诗人引入了“佳客”这一意象,以表明与友人共游的乐趣。接下来的“清游端拜史君赐”,展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对知音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暗谷水来鸣杂佩”,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山谷中的水声如同佩饰的叮当声,增添了自然的灵动与活泼。最后两句“庾楼百尺江千里,遥忆凭高政索诗”则引发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在高处吟咏的豪情,展现出对自然与诗歌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借雨寻山故自奇:借着雨水在山中游玩,觉得格外奇妙。
  2. 幕中佳客肯相随:帐篷里有佳宾愿意与我同行。
  3. 清游端拜史君赐:在清淡的游玩中,恭敬地拜访了史君所赐的雅趣。
  4. 此乐讵容儿辈知:这样的乐趣难以让年轻人理解。
  5. 暗谷水来鸣杂佩:幽暗的山谷里水声潺潺,仿佛是佩饰的叮当声。
  6. 远峰烟断出脩眉:远处的山峰在烟雾中隐去,仿佛露出了修长的眉。
  7. 庾楼百尺江千里:庾楼高达百尺,江水绵延千里。
  8. 遥忆凭高政索诗:遥想当年我在高处吟咏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声比作佩饰的叮当声,生动形象。
  • 对仗:如“庾楼百尺江千里”,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友人陪伴的珍惜以及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浓厚的文人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滋润与生机。
  2. :代表自然的高远与壮丽。
  3. :寓意灵动与自由。
  4. 朋友:象征人际关系中的亲密与温暖。
  5. :代表文人雅趣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佳客”是谁? A. 友人
    B. 家人
    C. 师长
    答案:A

  2. “暗谷水来鸣杂佩”的意思是?
    A. 水声回响如佩饰
    B. 水声清脆如铃铛
    C. 水声淙淙如溪流
    答案:A

  3. 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主要通过哪些意象表现?
    A. 雨与山
    B. 朋友与诗
    C. 水与楼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张孝祥的《再和》更注重于对友人陪伴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奔放的情怀。二者在表达自然之美时风格各异,体现了不同的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