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随官鄂城,忆燕蜀师妹》

时间: 2025-01-26 02:18:35

燕树渺,蜀云低。

娇小惯相依。

而今劳燕各东西。

偏是说双飞。

天涯路,凌波步。

相忆何如相晤。

杜鹃枝上尽情啼。

红透落花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迁莺 随官鄂城,忆燕蜀师妹
作者:缪珠荪 〔清代〕

燕树渺,蜀云低。娇小惯相依。
而今劳燕各东西。偏是说双飞。
天涯路,凌波步。相忆何如相晤。
杜鹃枝上尽情啼。红透落花泥。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燕国树木中,我仰望那低沉的蜀地云彩。
曾经娇小的我们互相依偎,如今却各自远离东西。
偏偏要说起双飞,我们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天涯路上,我的步伐如同凌波般轻盈。
可相思之情,何如相见时的快乐。
而今杜鹃在枝头悲鸣,鲜红的花瓣也沉浸在泥土之中。

注释:

  • 燕树渺:指燕国的树木,形容遥远,渺小。
  • 蜀云低:蜀地的云朵低垂,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 娇小惯相依:曾经彼此依赖的小姑娘。
  • 劳燕:即辛苦的燕子,这里指离散的朋友。
  • 偏是说双飞:偏偏提起双飞,暗指两人的情谊。
  • 相忆何如相晤:思念不如相见的快乐。
  • 杜鹃枝上尽情啼:杜鹃鸟在枝头悲鸣,象征离别之痛。
  • 红透落花泥:红色的花瓣落入泥土,暗示悲伤与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缪珠荪,清代女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她以清丽的诗风和独特的女性视角闻名,作品多描绘离愁别恨,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离开熟悉的环境,思念远在他乡的挚友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眷恋与对离别的伤感。在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背景下,作者的思考与感受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喜迁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深切思念。开头的“燕树渺,蜀云低”描绘了遥远的自然景象,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接着“娇小惯相依”一句,回忆起曾经的亲密无间,情感的依赖感油然而生。然而现实却是“劳燕各东西”,友情的分离让人倍感无奈。

“偏是说双飞”一句,虽表面上是提及双飞的美好,但内心深处却流露出一丝苦涩。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情谊比作飞鸟,暗示自由而又难以相聚的状态。接下来的“天涯路,凌波步”展现了诗人轻盈的步伐,然而内心的孤独却愈加凸显。

最后一联“杜鹃枝上尽情啼,红透落花泥”以自然景象结尾,杜鹃鸟的哀鸣与落花的悲凉完美呼应,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与对往昔的怀念。整首诗在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中,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树渺,蜀云低:描绘远方的景象,设置了一个遥远而寂寥的背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2. 娇小惯相依:回忆起过去的亲密关系,体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3. 而今劳燕各东西:强调分离的无奈,表明两人已不再相伴。
  4. 偏是说双飞:提到双飞,暗示美好的回忆与现实的落差。
  5. 天涯路,凌波步:表现出对未来旅途的轻盈与期盼,内心却充满孤独。
  6. 相忆何如相晤:思念与相见的对比,表达出相思之苦。
  7. 杜鹃枝上尽情啼:杜鹃的悲鸣象征着离别的痛苦。
  8. 红透落花泥:红花落入泥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与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情比作飞鸟,生动形象。
  • 拟人:杜鹃鸟在枝头啼鸣,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离别与思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感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自由与友谊。
  2. 蜀云:象征遥远与忧愁。
  3. 杜鹃:象征离别与悲伤。
  4. 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贯穿着离愁别绪,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离别
    C. 亲情
    D. 乡愁

  2. “娇小惯相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亲密
    C. 愤怒
    D. 喜悦

  3. 杜鹃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友谊
    C. 离别与悲伤
    D. 归乡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望》杜甫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与友人的思念,但背景更为悲壮。
  • 《离骚》:通过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展现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缪珠荪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华诗词大辞典》

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缪珠荪的细腻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清代女性诗人面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与感悟,值得深入研究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