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残夜》

时间: 2025-01-26 02:09:09

画角断,篆杳清,斜月淡疏棂。

露寒霜冷鹊频惊,归梦不曾成。

湖上数声沙鸟,河汉渐低木杪。

起看北斗待天明,云白日华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迁莺 残夜
作者: 刘基 〔元代〕

画角断,篆杳清,
斜月淡疏棂。
露寒霜冷鹊频惊,
归梦不曾成。
湖上数声沙鸟,
河汉渐低木杪。
起看北斗待天明,
云白日华生。


白话文翻译

夜色已深,画角声断,余音袅袅,清冷的篆书似乎在空中飘散。斜月照在窗棂上,显得淡淡而稀疏。露水寒冷,霜气逼人,惊动了频频飞来的喜鹊,我的归梦却未曾实现。湖面上传来几声沙鸟的叫声,银河渐渐低垂在树梢。起身望向北斗星,期待天明的到来,云朵映衬着初升的太阳,光辉洒满大地。


注释

  • 画角:古代乐器名,常用作夜晚的乐声。
  • 篆杳:篆书的音响,形容悠远清冷。
  • 斜月:指月亮的斜照,暗示时光的流逝。
  • 霜冷鹊频惊:霜气寒冷,惊动了飞来的喜鹊,表明了清晨的寒冷。
  • 河汉:指银河,常用以象征夜空。
  • 木杪:树梢,形容银河的高度。

典故解析

  • 北斗星: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导航的重要星象,象征着希望和指引。
  • 云白日华生:象征着黎明的到来,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光明的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诗歌鉴赏

《喜迁莺·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夜晚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孤独。诗的开头“画角断,篆杳清”,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伴随着乐声的消散,似乎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无情。接下来的“露寒霜冷鹊频惊”则描绘了清晨的寒冷,喜鹊的惊动象征着归梦未成的失落与无奈,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随着“湖上数声沙鸟,河汉渐低木杪”,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悠远而淡淡的忧伤。此处的沙鸟声与低垂的银河,既是夜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来临。最后以“起看北斗待天明,云白日华生”结束,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希望,仿佛在等待黎明的到来,象征着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未来的期待,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角断,篆杳清:夜深乐声渐断,清冷的空气中留存着余音。
  2. 斜月淡疏棂:月光斜照,透过窗棂,显得淡淡而稀疏,营造出静谧的夜景。
  3. 露寒霜冷鹊频惊:寒露与霜气让喜鹊频频惊动,映射出清晨的寒冷与凄凉。
  4. 归梦不曾成:诗人内心的归乡梦未能实现,暗含失落感。
  5. 湖上数声沙鸟:湖面上传来几声鸟叫,打破了夜的宁静,暗示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6. 河汉渐低木杪:银河逐渐低垂在树梢,象征夜的结束与晨光的到来。
  7. 起看北斗待天明:起身望向北斗星,期待天明的到来,象征希望。
  8. 云白日华生:白云映衬着初升的太阳,光辉洒满大地,象征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斜月淡疏棂”比喻夜的寂静与淡然。
  • 拟人:喜鹊的惊动似乎是对诗人情感的回应,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句式工整,形成优美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新晨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孤独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角:象征夜的乐声,带来一种孤寂感。
  • 斜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
  • 露寒霜冷:体现了清晨的寒冷和诗人的心境。
  • 北斗:象征希望和导航,指引着归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露寒霜冷鹊频惊”中的“鹊”指的是哪种鸟?

    • A. 喜鹊
    • B. 乌鸦
    • C. 画眉鸟
  2. 诗的最后一句“云白日华生”中“日华”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的光辉
    • B. 白云
    • C. 夜空

答案

  1. A. 喜鹊
  2. A. 太阳的光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描写夜晚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 (杜甫)—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夜泊牛头》 (李白)与本诗的比较:两首诗均描写夜晚,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感,而刘基的诗则在孤独中隐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该书收录了刘基及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提供诗词的分析与解读。